纪念巴黎公社151周年:《法兰西内战》导读
巴黎公社社员墙是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的一段灰色砖墙。弹孔深深地印在墙上,昭示着151年前的一夜血雨腥风。
1871年5月30日,巴黎公社最后一批战士倒在拉雪兹公墓之后的第三天,马克思以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的名义发表了《法兰西内战》。这篇宣言和当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报纸疯狂诋毁、诽谤巴黎公社、把巴黎公社妖魔化的做法相反,宣言热情歌颂了巴黎公社革命,对刽子手梯也尔政府进行了鞭辟入里地刻画和控诉,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刻总结,对巴黎公社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宣言的标题之所以定为《法兰西内战》,我们通过原著可以有比较清楚的理解。在这篇文章的正文中,一共有4节,其中除了第3节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之外,其余3节都是对法德两国特别是法国的反动统治进行分析,所谓内战的导火索是法德之间的外战,而最终又成为内战是由于法国所谓的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之间,毫不犹豫的放弃了民族义务。除了4节正文之外,今天的《法兰西内战》文本还收录了1891年恩格斯为此文写的导言,马克思在巴黎公社之前为第一国际所写的两篇普法战争宣言。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71年的法兰西内战的80年间,法国风云变幻,交织着政变与革命、内战和外战,多次“城头变换大王旗”。正如恩格斯所说:“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比起其他各国来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因而阶级斗争借以进行、阶级斗争的结果借以表现出来的变换不已的政治形式,在那里也表现得最为鲜明。”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废除共和,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大革命推翻的波旁王朝卷土重来。1830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发动第二次革命,金融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奥尔良王朝。1848年2月法国资产阶级发动第三次革命,推翻奥尔良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次革命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他们想把革命进一步推向前进的时候,资产阶级用六月屠杀解锁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大斗争。1848年12月,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波拿巴在大选中战胜了共和党,波拿巴当上了总统。1851年12月,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评价了这一历史闹剧:“事实上,帝国是在资产阶级已经丧失统治国家的能力而工人阶级又尚未获得这种能力时唯一可能的统治形式。”第二帝国期间,法国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加快扩张,我们熟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即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就发生在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