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凌英:王蒙眼中的毛泽东——评《反思文革责无旁贷》

2016-03-27 29600 0
作者: 顾凌英 来源: 乌有之乡

    王蒙在《炎黄春秋》第三期发表了他的大作《反思文革责无旁贷》,引起了许多同志的关注。其实他这篇文章反思的不是文革,而是他对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评价。他笔下的毛泽东,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的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而是一个有着莫名其妙的“革命”瘾的,堂吉·诃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革命”狂人。他对毛泽东的评论和认识,实际上只是反映了他自己的唯心史观和对无产阶级革命意义的认识水平,与十月革命以来世界无产阶级真实的革命历史毫无关系,只是可惜了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

 

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炎黄春秋》头条发文:反思文革责无旁贷

  我知道王蒙是看了他反右前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当时只觉得他在一定的角度上,看到了我们革命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开放后看了他写的电影《青春万岁》觉得很好,很真实。在反右之后,我也看过他的其他小说,总的印象,觉得他对旧社会描写得比较好、比较熟悉;而对新社会比较生疏、隔膜。以后就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过他了。这次看了他的这篇文章,仍然感到他虽然很早在中学时就参加了革命活动,但是至今他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还是很隔膜的。

  我和他是同龄人。因为是在上海,接触革命一定比他晚。可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在我的印象里却和他的完全不一样。只有解放初期上海的中学生活和他写的北京的《青春万岁》有点相像,而且比他们还要活跃,青年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加深厚。在每一次全市大游行之前,各个学校都集合在几个学校的大操场上,大家举着校旗,一队一队的坐在地上,互相拉歌,此起彼伏的歌声,使校园成了欢腾的海洋。无论是晚上的火炬游行,还是冒着大雨在雨中扭秧歌前行的庆祝上海解放的7.6大游行。那种民主、团结、自由、解放的新气象,与解放前的毕业即失业的苦闷、忧郁、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久一批大学的同学就跟着解放军参加革命南下了!那时的青年,由于革命的胜利,有着多么光辉的前程啊!青年王蒙无疑也是当时革命的受益者。在那时毛泽东就是我们民主青年的领袖。我们千万青年正是跟着毛泽东,向反动派坚决斗争,走向胜利,走向光明的。

  王蒙说毛泽东赶跑了老虎蒋介石。他不说蒋介石杀害了多少工农大众和共产党员。而且我们打败蒋介石实际上是大量解放了国民党的官兵。从旧世界起义到新世界,是不是新生和解放?俘虏不杀,成了革命队伍的战斗英雄,是不是他们的新生?看看沈醉的《我这三十年》,看看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在他们的眼中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和王蒙的一样吗?!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