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两次拒绝杨开智,那份“心苦”几人知

2021-11-12 4723 2
作者: 朱江 来源: 红歌会网

  建国初期,毛泽东亲密爱人杨开慧烈士的哥哥杨开智,与主席联系上以后,两次提出工作上的小申请,均被拒绝。而且,还因毛岸英的一封家书,给人留下“还没有觉悟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然而,大量公开的史料显示,杨开智先生不愧英豪至亲,品行很优秀。他向妹夫毛泽东提出的申请,并非不合情理。在为毛泽东及毛岸英“天下为公”之心感动的同时,也应知晓主席其实很“心苦”,更不该误解杨开智先生。

  早在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前后,杨开智就视年长自己5岁的毛泽东如兄长。在生活上,积极促进两位的恋爱婚姻,帮父亲母亲消除担忧。工作上,积极配合他们的革命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毛泽东四次到长沙板仓县进行革命活动,都得到他及家人的掩护帮助。期间,他尽个人财力支持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还多次自担风险、掩护他们逃脱魔爪。

  而且,杨开智本人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中国农业大学)时,就是该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三名创建者之一,妥妥的革命战友。

  杨开慧烈士被捕入狱、牺牲前后,杨开智更是承担起了哥哥的责任。全力以赴奔走、呼吁、求情,希望能够解救妹妹。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杨开智夫妻二人又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杨开慧处理后事,收养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为了三个外甥,他不仅放弃了体面工作,还变成了难民,其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后来,根据地下党传来的指示,杨开智精心安排母亲和妻子出面,费尽心血送三兄弟到上海,交给地下党组织。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的1938年,杨开智又不顾危险,把自己的掌上明珠、独生女杨展放飞延安,投奔姑父毛泽东。1941年,年仅21岁的杨展在晋察冀边区英勇牺牲。

  这不,杨开智唯一的妹妹是烈士,唯一的女儿也是烈士。

  而且,杨展牺牲后,毛泽东担心老岳母受不了,一直没有把这个信息通知杨家。直到建国前夕的1949年8月,收到杨开智写来联系的家书,毛泽东才回信告知。

  信函内容如下:

  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

  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

  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

  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敬颂大安。

  无疑,毛泽东写这封信不容易,反复斟酌,力求抚慰杨开智夫妇和老岳母剧痛的心灵。

  可以想象,当杨开智一家读到这封回信之时,那是多么悲伤。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