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伯陵:用哲学指挥战争,教员是如何转型的?
1
众所周知,教员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就指挥两百学生击败三千正规军,己方无一伤亡。
教员初出茅庐便取得如此成就,后人认为是军事天赋超群,但如果仔细研究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知道教员不仅是军事天赋超群,期间的个人修养、分析局势、揣摩人心都是精彩绝伦的。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教员军事生涯的第一战。
聊军事之前,我们得先知道,那两年教员都做了些什么。
1915年11月,湖南一师的“自进会”改名为“学友会”,校长亲自兼任会长,教员当选为文牍,负责起草报告、会议速记等事。虽然工作琐碎,但通过学友会文牍的职位,教员开始参与湖南一师的工作。
有些时候,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做为桥梁,把做工作的人送到彼岸,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所以自从做了学友会的文牍,教员逐渐在学生中有了威信,在校领导中有了话语权。
自1916年起,教员对体育的认识更加深刻。
因为杨昌济提倡民主科学的新生活,不论春夏秋冬都洗冷水澡,试图以此来强身健体。教员是杨昌济的爱徒,便自然而然的模仿杨昌济。
每天早晨,教员就到浴室旁边的水井,打满满一桶冷水出来,然后用冷水擦身体,擦完淋一桶水,再擦、再淋,如此反复数次,直到身体发红发热为止,共耗时二十分钟左右,做的比杨昌济都认真。
湖南一师附近有座岳麓山,山上的望江亭有副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受这副对联的影响,教员经常和蔡和森、张昆弟等人爬到山巅,赤身裸体站在烈日下、风中、雨里,他们称之为日浴、风浴、雨浴。
除此之外,教员还到湘江游泳、橘子洲露宿,凡是可以锻炼身体的运动,他都要尝试一番。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那年暑假,教员就能徒步120里,到板仓杨家向杨昌济请教问题,随后又徒步40里拜访柳午亭,请教和体育有关的问题。
这样的身体素质,远超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
身体素质强悍,又反向影响了教员的精神。
他给黎锦熙的信里写道:
“且观自来不永寿者,未必其数之本短也,或亦其身体之弱然尔。颜子则早夭矣,贾生王佐之才,死之年才三十三耳。王勃、卢照邻或早死,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一旦身不存,德智则随之而隳矣。”
“弟身亦不强,近以运动之故,受益颇多。闻之至弱之人,可以进于至强。东西大体育家,若罗斯福、若孙棠、若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
写给黎锦熙的两段话,说明教员体会到两个哲学观点——
其一是精神依赖肉身,一失肉身万劫不复,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有用的肉身,自杀是没出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