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伟人的人民观,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

2024-01-11 737 0
作者: 桃李不言 来源: 红歌会网

  中国人民最崇敬的伟人毛主席,在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伟人同时为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充分体现了伟人“人民至上”和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崇高导向的人民观。伟人全面系统的人民观的重要灵魂还体现在对人民的界限范围与对人民的主体的精准把握。1948年1月18日,伟人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指出:“所谓人民大众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他们所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所压迫和损害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以工人、农民(士兵主要是穿军服的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为主体”。伟人的人民观,一方面总是把人民的范围扩展到最大,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同时又始终把以工农为代表的劳动人民视为人民的主体,视为主要依靠对象,视为最亲的自己人。伟人的人民观中,既体现出无产阶级政党高度的时代灵活性,又体现出清醒的革命原则性。

  伟人的人民观在中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时代,依旧没有过时,尤其伟人对人民主体的认定,对人民广泛性的拓展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对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当前,在人民的广泛性已经得到充分落实,包括民主人士在内的知识分子精英和民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的地位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其利益诉求得以全面满足的情况下,更应侧重对作为人民主体的底层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关心和重视。

  无论为人民服务还是以人民为中心,首先得精准搞懂人民的概念,搞明白人民首先是谁,哪些阶层作为人民主体能代表人民。人民一词的公认概念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现代汉语词典基本都是这样解释的。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与人民的范围是有区别的。《宪法》将人民的范围定义为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体现了人民的最广泛性。同时《宪法》又强调了工农联盟在人民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从人民的概念出发,人民的主体还是以工农为代表的,占人口数量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群众。因此为人民服务的重心应放在为工人农民和其他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上面。伟人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早就明确过这个关键点。伟人说“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兵实际也是穿军装的工农和其他劳动者)。这也明示了人民的主体在整个人民中的分量。当然人民还有广泛性的一面。除了人民的主体——劳动群众外,人民的外围还有其他阶层,他们为人民的主体服务,与人民的主体共享权力和利益,所以他们属于人民的范畴。企业家,知识精英就属于这类范畴。他们虽不属于人民的主体 ,但他们在政治上作为人民的成员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力,经济上则享有高于普通群众的待遇。这体现的是所有人民政治权力上的平等,体现的是尊重知识,尊重才智。重视和保护这些人的利益,是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经济方面的组织创造能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但他们这些人,必须在政治上同人民的主体不相对抗,他们的知识和才智必须是为人民的主体服务才行。如此,群众才能尊重和优待他们,将他们视同自己人。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违背大多数群众的意志,自以为是,视自己为人上人,以至说出“以百姓不造反为底线”这种狂言,如果他们中的某些人私欲膨胀,损公肥私,一心做伤害老百姓的事情,那就要被人民的主体所抛弃。从本质上讲,自他们主观上与人民的主体作对之时,他们就已经脱离了人民的范畴。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