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周恩来:人民公仆的楷模——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这是老百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的赞誉,也是总理与人民关系的生动写照。
中国自私有制社会以来,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历朝历代的“官民关系”,是“官父”与“子民”的关系,是“治”与“被治”的关系。老百姓“见官矮三分”,政府官员是人民群众的老爷。
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就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员。周恩来担任中共执政的首位政府总理达26年,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始终牢记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人民公仆的楷模。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缅怀他为人民服务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风范,对我们各级党政干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具有重要启示。
一、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周恩来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服务员。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作决策,处理事情。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他的一些讲话、主持起草的报告和有关论著中,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时刻不忘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问题,把为人民谋福利放在首位,作为考虑其它一切问题的基点。
新中国成立不久,周恩来就指出:一定要坚持“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民立场”,“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的利益”。
1956年,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经济建设已成为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但是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位置如何摆,是先生活后建设,还是先建设后生活,这确实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周恩来提出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相互一致的观点。反对只顾当前生活、吃光用光的高消费,也反对不顾人民当前需要束紧裤带搞建设。他认为,无论是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看,还是从近期利益看,经济建设的发展都要兼顾人民生活的改善,无论何时何地,两者均不可偏废。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我们经常性的和根本性的任务。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的生活,并为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奋斗,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为此,周恩来曾作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周恩来在任期间,领导编制了四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坚持把为人民谋福利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建设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