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追忆海军司令员叶飞戎马一生

2018-03-27 3779 0
作者: 陈国华 来源: 北京青年报

  

  1979年8月2日,时任海军政委的叶飞(左)陪同邓小平在军舰上视察海军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叶飞(中)在阳澄湖上

  

  1953年叶飞(前中)在厦门海堤建设工地

  新四军老战士最爱唱“军民鱼水情”

  原海军司令员、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将军的旧居在北京护国寺街,大树下的青瓦灰砖平房,一如往日的静谧。近七十岁的叶将军小女儿叶榛榛接受专访时,首先问及先谈什么话题,记者迫不及待地提到与她父亲所指挥的部队紧密相关的两部著名影片《沙家浜》、《东进序曲》。

  这两部在当年家喻户晓的影片,取材都是叶飞领导的新四军老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江南的故事。叶榛榛说,新四军老战士们最爱唱的是《沙家浜》里的沙奶奶那段“军民鱼水情”,有时老战友见面聊起江南抗日往事,高兴了还要唱一段“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百听不厌。他们深深知道,没有江南人民的掩护和支持,新四军部队很难在江南河网地带扎根,打开抗战局面。

  父亲跟叶榛榛谈过《沙家浜》指导员郭建光的原型、作战处长夏光的一些往事,言语中带着很多感佩。尤其说到新四军伤病员的实际人数不只28人,没有后方医院,异常困难。忠义救国军属于军统,处处跟新四军为难,积怨很深。常熟一带阿庆嫂、沙奶奶的人物原型很多,春来茶馆这样的地下联络站也很多,依靠群众的帮助,救援工作很有戏剧性。后来夏光带着治愈的伤病员,配合当地抗日武装,又组织成一支新的“江抗”部队。

  叶飞告诉女儿,“没有根据地,我们打仗的军粮、兵员、军费、武器哪里来?日本人占交通线,想切割我们,但我们老六团靠江南人民支持,打出一片新天地。”镇名“沙家浜”是作家虚构的,二十年前常熟的一个镇子请将军题写“沙家浜”镇名,想不到另一个镇子“不高兴”,说“阿庆嫂也是我们这里的”,“我们也有地下联络站”。 叶榛榛说,大家争“沙家浜”名称,父亲对此感慨文艺作品“很厉害”,他题了词,表达对“江抗”和江南人民的浓郁之情,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叶飞认为《东进序曲》的编剧经历过战争,反映的军事生活“很真实”“很生动”,写到跟国民党顽固派既统战又斗争的复杂过程,写到我方出神入化的情报工作。叶榛榛至今还记得父亲看电影时的高兴模样,感慨很多故事没有挖掘出来。《东进序曲》是以郭村战斗为原始素材的,在《叶飞回忆录》中涉及郭村战斗的部分长达十几页,各方缠绕、斗智斗勇的过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尤其是战斗最危急的生死关头,援军来不了,将军称自己“一身冷汗,手都发麻”,最终靠着全军将士的誓死拼搏,打赢郭村一战,站稳脚跟。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