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德烈士与先驱们的革命情缘(组图)
“我们全家都参加革命,活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坚决不能动摇”这是爷爷的训诲,更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爷爷叫陈天德,1906 年出生在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下一个叫郭坑(现平和县国强乡三五村,下同)店仔的小村庄,种种机缘使他走上革命道路,从一个一心想报家仇的穷苦农民成为方圆数百里穷人的革命引路人和大芹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牵线人和推手。他的成长并非偶然,而是他与革命先驱们结下的情缘息息相关。
黄廷钧、朱积垒、陈彩芹——革命理论启蒙情
1925 年冬至,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一道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平和霞寨大坪人黄廷钧回到家乡,在大坪办起了七所贫民夜校,以此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运动。为了扩大影响,壮大农会组织力量,黄廷钧到山内郭坑、芦溪、崎岭等地秘密串联,发动当地工人、农民积蓄革命力量。在郭坑,有着亲戚关系的陈家就成为他的落脚点,爷爷是陈家兄弟中的长子,年纪较大,自然成为黄廷钧传播革命理论的“学生”、当地开展农民运动的组织者的人选,聆听着先生的教诲,秘密筹划着组建农会,黄廷钧的到来和革命理论的启蒙给半年后爷爷为会长的郭坑农会正式成立播下了革命种子。
1927 年农历 9 月,爷爷到平和县城九峰拜会了从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结业回乡的朱积垒,进一步懂得“报家仇更要报天下穷人仇”的革命道理,更加明确发动群众成立农会的重要性并狠抓落实(1927 年冬成立郭坑农会);1928 年大约农历 5 月,中共平和县委领导陈彩芹、杨文元专程来到郭坑陈家,他们俩理论水平高、口才好,宣传革命道理深入人心,他们俩雷厉风行立马着手筹备、成立郭坑共青团支部,三叔公(陈天才,下同)任支部书记,从此革命种子开始在山内生根发芽。
王占春、林路——革命武装红军情
1932 年毛泽东率领东路军攻克漳州,红十五军一三三团进驻平和,得知红军的到来,一心想开展武装革命的郭坑农会和共青团如获至宝,团支部书记,农会正副会长恨不得马上见到红军,不等天亮他们一行就向小溪出发,走到半路的坂仔双溪,遇见了一支红军宣传队,战士们了解来意后便叫他们到小溪找团部,找到团部打完介绍信,爷爷、曾哈便以郭坑农会正副会长的名义直奔漳州军部找到王占春。王占春,龙溪人,时任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王主席亲自接见了两位来自大芹山的基层农会领导,爷爷满腔热情地汇报了郭坑农会 1927 年冬成立后从事的革命活动,尤其是讲到组织一支从山上捡到 3 条枪起步发展到 30 多人的农会武装时,王主席竖起大拇指充分肯定和赞赏,当爷爷说大山里的农会武装不知道如何展开与反动派做斗争,急需红军做坚强后盾时,王主席亲切的握住爷爷的手说:你们搞武装队伍的路走对啦,毛泽东正指示我们组建、扩大闽南红军,你们回去后号召更多人参军,我们会很快去联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