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个克敌制胜的法宝,可惜很多人弄丢了
经常接触互联网的朋友想必都很清楚,像知乎、bilibili这些平台上目前正活跃着大量的左翼青年,有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有正在读书的高校大学生、以及中学生,甚至会有初中生!这些青年朋友,或因为喜欢读书,或因网络上偶然接触,从而跟马列主义产生了交集,并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受到了剥削和压迫,感到有一把奴役我们精神与肉体的枷锁扛在脖子上,让我们思想束缚、行动困难,我们在接触了马列主义之后确定了它就是打开这把枷锁的正确钥匙。
也因此,小编能与大家在本公众号有缘相遇。当然也有很多左翼的老同志,他们都是热切关注社会问题相当长的时间了,也想为社会和青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当然,社会问题之复杂,决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解释和解决的,我们有的人在读书学习,有的人在搞社会调研,有的人在积极宣传,总之都是在一条探索和进步的路上为将来的爆发积蓄力量。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如今网络上和现实中掀起的崇毛颂毛热潮不就已经说明了这一切吗?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我们这群热衷关注社会问题的朋友中,也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分歧和争论,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破口大骂,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给对方加一些难听的头衔啥的,这些都是很幼稚、不成熟的行为。
论理执极端,论人喜苛评。这样做也往往会导致自己忽视深刻的自省。疾恶如仇,未必很得当。其一,恶人不觉得自己在作恶;其次,我们憎恨恶人,未必就没有被蒙蔽的地方;其三,恶人恶劣到了极点,仍然算不上恶;其四,一个人,才能有长有短,性情习惯上即使有令人厌恶的地方,也不能忽视他良好的一方面,不能只抓一面抛弃另一面。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这部论战性著作里曾毫不客气地驳斥了杜林的错误观点;然而,当《反杜林论》出版后,柏林大学因杜林的错误受到谴责,取消了杜林的任教资格。可恩格斯把自己对杜林在理论上的清算跟他对杜林本人人格的尊重分成了两码事,为此他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谴责了柏林大学的行政行为是过分不公的。
还有一个例子,毛主席在井冈山闹革命时,被当时王明为首的领导人针对打击,还因传错的指示被开除党籍,他被整得两年没一个人上门;后来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得到中央大多数同志支持后,也只追究王明和博古的军事路线错误,而没有追究他们的政治路线错误,如果他要这样做,就很可能会导致红军分裂。“办事啊,还是要讲求一个多数才行。”这是他当时跟夫人贺子珍说的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