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搞三线建设,您真的了解全部原因吗?


  关于三线建设,我们都是熟悉的。

  从1964年起,正在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新中国,竟然将一大批国防、科技、工业由条件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

  直到今天,对于三线建设,这场中国经济史上、军事史上、发展史上规模宏大的工业迁移过程,依然有着不同的评价:褒者说,三线建设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贬者说,三线建设是个错误决策,毛主席对战争的风险评估太高了,导致许多企业经营发展出现问题,是极大的浪费。

  今天,我们不去评价三线建设的成败得失,我们只来说说,毛主席当年为什么力主大搞三线建设。

  1.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

  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是非常薄弱的。这极不符合我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又不利于人民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军事领域更加使我国处于不利的地位。

  从三线建设到西部大开发,再到中部崛起,中国人一直为国家的平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奋斗着。

  2.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毛主席为加强战备,为给中华民族建立一个稳固的“战略大后方”。

  在东方,美国的航空母舰直接威胁着我沿海安全,他在韩国和日本也有军事基地。1964年,美国还曾试图出动空军,袭击中国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

  在东南,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

  在南方,越南战争不断扩大,1964年8月5日“北部湾事件”发生,美军越过北纬17°线对北越实行大规模轰炸,美国军用飞机也不断入侵中国海南岛、云南、广西上空。

  在西南,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直接导致中印军事冲突。

  在西北和北方,1960年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又在新疆不断挑起事端。

  面对国际反hua大合唱,习惯未雨绸缪的毛主席为中国的发展和安全日夜操劳着。

  毛主席说,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我们的建设“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

  毛主席把目光投向了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他要在那里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他要在那里建设一个“微缩版的中国”。

  毛主席的良苦用心是:一旦中国一线被占领,我们还有伺机反击的本钱!

  3、三线建设的发端与发展

  其实,早在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时,毛主席就否定了将苏联建的156项工程项目,全部集中在东北和靠近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的方案。他说,如果这样,对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和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显然是不利的;特别是当时朝鲜还在打仗,美蒋飞机频频袭扰沿海大城市,更不妥当。

查看余下6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