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从60年前一场党内分歧领悟毛泽东的公私观

2020-01-08 3205 2
作者: 林之辛 来源: 红歌会网

  60年前,也就是1959年的春天,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然而实际上是相当激烈的对抗。对于这场在媒体上闻不到硝烟的对抗,毛泽东是这么描述的:“一方面,省、地、县、社党委大批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本位主义,即瞒产私分;一方面,生产大队小队普遍一致瞒产私分,深藏密窖,站岗放哨,保卫他们自己的产品,反批评公社、上级的平分主义,抢产共产。”这段话是毛泽东准备在1959年2月27日召开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发言的讲话提纲(据毛泽东手稿)。到了会议上正式讲话时,毛泽东在“省、地、县、社党委”前面加上了“中央”,而且指出:“全国(除少数灾区外),几乎普遍地发生瞒产私分,大闹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其规模之大,较之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那两次粮食风潮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从一九五八年秋收以后全国性的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集中表现。”

  这是怎么回事呢?

  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到处捷报频传,报纸上高产卫星一个接着一个,一派莺歌燕舞,五谷丰登的大丰收景象。可是,从1959年的一月开始,特别是二月,全国发生了缺粮、缺油风潮,大中城市蔬菜供应很少,肉也很少。不是到处都在报告大丰收吗,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毛泽东百思不得其解,按他自己的话,“一月有点烦恼,二月更加烦恼”。

  就在毛泽东苦苦思索的时候,广东省委的赵紫阳送来一个报告。报告说,雷南县去年生产有很大的跃进,年底却出现了粮食紧张的不正常现象,结果查出瞒产私分的粮食七千万斤。报告认为,目前农村有大量粮食,粮食紧张完全是假象,是生产队和分队进行瞒产私分造成的。这个报告为毛泽东的疑惑给出了一个解答:粮食有,只是因为农民出于私心而瞒产私分,只要向农民讲清政策并加以教育即可解决。毛泽东似乎因有了这个答案而稍微放下了心,但他还是要追根究底地弄个明白。他带着问题巡视了河北、山东、河南等一些省,到了第二次郑州会议前夕,他已经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个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个看法与当时党内高层的众多高官完全不一致,于是就出现了一场建国以来罕见的党内分歧,一场以毛泽东为一方,以绝大多数高官为另一方的分歧与争论。

  沿着时间顺序查阅《毛泽东年谱》所给出的第二次郑州会议实况,可以感受到这场分歧其实是相当激烈的。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