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为何放弃南昌远走广东?
94年前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人民军队建军的开始。南昌起义是如何从胜利走向失败的?本文将简要介绍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历程,并对某些决策评析一二。
从南昌不战而走
1927年8月1日上午,南昌起义取得完全胜利,成立了实际上由共产党领导的、联合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参加的革命政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选举出宋庆龄、谭平山、周恩来、贺龙等25人为正式委员,其中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张发奎等7人组成主席团,由于列名主席团的成员有些不在南昌,谭平山任革委会的代主席,主持工作。革委会下设秘书厅、参谋团、总政治部及党务、财政、宣传等委员会,立即开始工作。作为军事领率机关的参谋团任务尤重,暴动是胜利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参谋团成员周恩来、刘伯承、贺龙、叶挺等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部队整编和制定行动方针及行军路线中。
◆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周恩来。
8月2日,南昌市5万多军民举行联欢大会,庆祝起义胜利和革委会成立。起义各部队进行整编,仍使用国民党军番号,打国民党军旗子,贺龙兼代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前敌总指挥叶挺,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下辖3个军:第9军,军长韦杵(未就职),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第11军,代军长叶挺,副军长蔡廷锴,党代表聂荣臻,下辖第10师(师长蔡廷锴)、第24师(师长叶挺,党代表一说颜昌颐,一说阳翰笙)、第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第20军,军长贺龙,党代表廖乾五,下辖第1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方维夏)、第2师(师长秦光远,党代表陈恭)、第3师(师长周逸群,党代表徐特立,该师当时还未成立)。全军共22000余人。
在这3个军中,9军是新成立的,有番号无部队,韦杵是有声望且思想进步的滇军将领,当时在九江,发表他为军长,是老同学朱德所请,向环伺南昌的滇军示好。11军是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有15000余人,战斗力强,党的领导作用也比较突出。10师是铁军第4军的起家部队,24师、25师均由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第4军叶挺独立团发展起来,老底子是25师的73团。20军是贺龙一手带出来的两湖子弟兵,7000余人,战斗力和纪律较差,党组织在部队中也没有公开。但军长贺龙铁心向党,意志坚定。
◆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9军副军长朱德。
早在半个多月前,中共中央临时常委在武汉面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到处腥风血雨的危急形势,就决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抵抗的总方针,计划动员北伐军中的叶、贺部队举行起义,并努力争取张发奎共同打回广东重建根据地,再度北伐。从7月20日,临时常委第一次九江会议确定在南昌举行暴动到8月1日暴动成功,回广东这个总的战略方向就没有变过,但并不是没有不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