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利丨推动、响应、督导: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的舆论反腐

2021-11-11 2229 0
作者: 王传利 来源: 昆仑策网

  【摘 要】通过报纸动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反腐方略的重要内容,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怀着对党的高度信任和负责精神,人民群众行动起来,大胆利用舆论,实施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人民日报》响应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号召和战略部署,开设“读者来信”栏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好人好事,揭露坏人坏事,大胆揭露违法乱纪的案件,指导全国党报开展反腐舆论监督,为当代中国舆论反腐提供了一个样本,可供当代反腐倡廉建设借鉴,以期推进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学界已形成了加强舆论监督反腐的共识,但有关“具体运用报刊舆论反腐”的实操性研究尚未深入。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腐运动给予了很多关注,相关论著林林总总,但从新闻与传播专业角度研究舆论反腐的成果并不多见。相当多从事反腐研究的学者缺乏新闻传播学科的知识背景,没有专门研究媒体舆论监督反腐的具体做法和功效,同时,相当多新闻与传播研究者不熟悉反腐倡廉专业的研究,或者认为反腐话题太敏感,而回避或较少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反腐倡廉的研究。有的观点就认为,如果强调报刊舆论反腐,就有以报刊舆论绑架反腐倡廉舆情而干扰依法反腐之嫌。刻意淡化报刊舆论反腐容易给人一种感觉,即报刊舆论要尽可能少地介入反腐工作。基于此,本文聚焦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舆论反腐的实践,力图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推动舆论反腐的历史经验,为当代中国舆论反腐提供一个样本,可供当代反腐倡廉建设借鉴,以期推进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一、推动:党和政府重视舆论反腐

  《人民日报》介入反腐运动的动力来自党和政府的推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绝大部分工作人员能够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信仰、革命热情,克己奉公、鞠躬尽瘁地为人民工作。然而,因为物质环境和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由乡村进入城市,由长期艰苦奋斗、随时准备流血牺牲转入按部就班的正常工作状态;由风餐露宿、钻山沟住窑洞到住楼房;由“军事共产主义生活”到薪金制,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改善了的物质条件可能成为消磨革命意志的腐蚀剂,尤其是领导干部,入驻机关大楼,站在第一线指挥的时间少了,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发指示、听汇报、看材料多了,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少了,最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习气和拖拉萎靡作风。与工作环境相关联的,是人际关系发生变化。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容易做到与群众同甘共苦,干群关系密切,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但执政以后,一些领导干部难以做到密切接触群众,喜欢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不上来,党和政府的决议也不能够及时贯彻下去。作为执政党,领导干部要与方方面面的人士打交道,不仅有基本群众、党的朋友,而且要与不同性质国家的各个阶层的人交往。如果放松警惕,将难以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走向腐败的泥潭。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