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鲁迅两次失之交臂
毛泽东与鲁迅虽然没能见面,但二人心心相惜。毛泽东说:“我的心是与鲁迅相通的”。而鲁迅在上海读到毛泽东的诗词后也大为赞赏,认为很有山大王气概。不仅如此,他还与茅盾致电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说:“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原本,这两位巨人是完全有两次会面的机会的,然而阴差阳错,彼此最终擦肩而过。
第一次是1918年秋。当时,毛泽东应恩师杨昌济之约,从长沙前往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的相关事宜,曾借住在杨家。后来,经杨昌济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而此时的鲁迅,却在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当科长。北京大学大凡有些头脸的人,毛泽东无不注目。即便是胡适这样自命不凡的人,最后都成了毛泽东的良师益友。以毛泽东这样交游广泛的性格,鲁迅此时若在北京大学任教,绝对会旁听其课,并且当面向其讨教学问。奈何一直到1919年的3月,毛泽东因母亲病重不得不返湘,也无缘与鲁迅一会。然而,在毛泽东走后的1920年秋,鲁迅即开始了北京大学讲师的兼职。
第二次是1927年。当年元月,鲁迅应邀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而此时的毛泽东,却正在湖南农村考察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共合作以来,毛泽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广州从事革命工作,官至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与代理宣传部长。如果鲁迅早一点来粤任教,以鲁迅在文坛上的影响力,曾经的文青毛泽东岂有不访之理?那时的广州有两个革命大本营,枪杆子在黄埔军校,笔杆子在中山大学。然而世事难料,中山舰事件后,毛泽东便逐渐淡出了国民党领导层,后来又到武汉开班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直到霹雳一声暴动,割据井冈山,红旗漫卷赣江,只能与鲁迅隔空相望。
蒋介石彻底叛变革命后,鲁迅愤而辞去中山大学教职,来到上海的租借隐居。他在《呐喊》中唤醒民众,用投枪匕首般的杂文直刺反动统治的心脏。可以说,鲁迅与毛泽东,一文一武,简直是最完美的组合,心有灵犀,相得益彰。晚年的毛泽东,通读鲁迅所有的文稿后,不仅感慨良多。鲁迅八十寿辰时,毛泽东亲自挥毫赋诗: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
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
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