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初登国际政治舞台,李克农为他起草的简历轰动世界
1954年2月底,经苏联政府倡议召开的苏、美、英、法四国外交部长会议在柏林达成协议,定于当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建议中、苏、美、英、法五国参加会议全过程,其它有关国家可派代表分别参加相关问题的讨论。
4月19日,中国政府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首席代表,正式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
对新中国而言,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席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中国政府致力于经过大国协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次尝试,也是周恩来首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无论是新中国的形象还是每一个代表团成员的形象,都显得极为重要。首次到国际舞台上去唱戏,大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出发前,周恩来向代表团成员仔细叮嘱道: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有经验,但是,那时我们进行谈判的范围小,有什么就说什么。中国是一个大国,到日内瓦是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是登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为唱好这出“文戏中有武戏”,周恩来交代:给每人做两套服装,一套是灰色的西装,一套是中山装。整齐统一,简洁明快,干净利索。没曾想,这两套服装后来却引起了国际舆论对初登国际舞台的中国外交官的注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内瓦。
也就是在这一次会议上,世界人民首次领略了作为一个大国总理的周恩来那神采奕奕、令人痴迷的绝代风华。
4月24日下午3时,周恩来一行抵达日内瓦机场。这时,停机坪顿时热闹起来,各国记者蜂拥而至,其中数美国记者最多。飞机停稳了,第一个走出机舱的就是周恩来。他身穿得体的大衣,右手自然地举过眉梢,微笑着向前来迎接的人们致意。周恩来的身后是一支整齐的阵容,紧随其后是外交部副部长兼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外交部副部长兼中联部部长王稼祥和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李克农,随后是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顾问有雷任民、师哲、乔冠华、陈家康、柯柏年、宦乡、黄华、龚澎、吴冷西、王倬如、雷英夫……这支队伍集中了新中国最优秀的外交官。周恩来带着微笑走向迎接他的人群,和迎面走来的瑞士官员握手。
周恩来的出现使记者方阵骚动了,首先是美国的摄影记者纷纷喊道:“周先生,走近点,朝我这里看!”周恩来有礼貌地抬起头,迎面走向记者。摄影镁光灯顿时闪成一片。这时,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和新闻事务发言人龚澎向在场记者散发周恩来的机场书面声明。随后,记者们还从中国代表团新闻宣传组那里得到另一份独特的有关周恩来的介绍材料,这是一份仅1800字左右的中英文对照的书面简历,上面写道:“周恩来(生于1898年),中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之一……”这份简历,就连中国代表团的许多成员事先都未见过。它的起草者是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李克农。这是经中共中央直接批准的,一份少有的以个人简历为内容的对外宣传材料,意在通过宣传周恩来而宣传新中国,并首次使用了“最亲密的战友”这种提法。第二天,在关于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的报道中,西方媒体上出现了这样一些语句:“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为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