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纪念毛主席逝世46周年

2022-09-10 3624 1
作者: 小庄 来源: 八角楼上公众号

  一、

  1965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四清运动”的“二十三条”。原本这是一场毛主席十分关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是在“二十三条”之后,他已经基本不再谈起这件事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并不是因为他觉得“四清”运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恰恰相反,随着运动的深入和运动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使他对不少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以至于同群众越来越处于对立的状况感到十分忧虑。他很担心: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任其发展下去,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便不能巩固,甚至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而“四清运动”显然不足以使得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他已经透露出这种想法:“你只要不触及全面问题,枝枝节节、修修补补不行。”

  二、

  这一年的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

  当天晚上到达茶陵,下榻中共茶陵县委办公室,夜读《茶陵州志》。次日上午,同茶陵县负责人合影,并为茶陵大桥题名。随后,乘车去井冈山。中午到达江西永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江西省副省长王卓超迎接了毛主席。

  下午,一行人首先到达了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这里是当时毛主席在井冈山工作和住过的地方,当年,在八角楼一盏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过了八角楼,车子很快就到了黄洋界,当初井冈山反围剿战斗中,黄洋界保卫战是最为关键的一仗,不仅打破了井冈山的围剿,而且创造了反围剿战争的宝贵经验。汽车在黄洋界停了下来,毛主席下车大步走向黄洋界。

  回看这个三十八年前艰苦开创的革命故地,毛主席心情激动奔腾之际,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这首词尽显豪迈之情和凌云之志,然而在诗词之外,与这种豪迈之情和凌云之志并存的,还有毛主席对修正主义的巨大担忧。

  毛主席这次重回井冈山,与一行人谈到了很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牺牲的同志。其中就有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二十八团第一任团长王尔琢,第一团团子张子清等人。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