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揭穿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024-01-14 1788 1
作者: 朱成山 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

  历史研究需要有大历史观和宏阔的视野。长时段、宽幅度、本质性地说明历史的基本轨迹很重要,但历史学的微观细节研究往往是支撑宏观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回溯我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30年经历,每每感到这句话的特殊分量。维护历史真相,批驳和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的南京大屠杀否定论同样靠的是细节。

  不惧与日本右翼分子交锋

  1994年8月,我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应日本一民间组织“铭心会”的邀请,先后访问东京、千叶、横滨、神奈川、广岛、京都、大阪7座城市,参加缅怀亚太地区战争遇难者活动,并在途中进行了7场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演讲和证言集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直面加害国民众,讲述亲身经历的灾难往事,控诉侵略者的残暴行径。那年也是我第一次去日本,我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立场与观点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认知。

  8月12日晚,在千叶县船桥市中央公民馆内,当我和夏淑琴作了南京大屠杀证言报告后,有个自称日本政治家、年龄30多岁的男子,站起身来抢过话筒说:“夏淑琴的讲话不可信,因为我看过一则资料,蒋介石、宋美龄是在(1937年)12月8日撤离南京城的,其余的人全部到国际安全区被保护起来,怎么会有12月13日夏家的被害?另外,东京法庭的判决不对,日本不是侵略者……”面对挑衅,我站起来回击:“你说的蒋介石、宋美龄在12月8日离开南京不对,他们实际上是12月7日离开南京的。你所谓其余的人全部到国际安全区被保护起来,更不对。当时日军还没有攻城,后来的确有一部分南京市民进入国际安全区内避难,一部分人则滞留长江边上,一部分人躲到附近的农村乡下或山上,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待在家中。夏家就属于最后那部分市民群体。我还要告诉你,根据国际安全区档案和当年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日记和书信记载,国际安全区并不安全,日军在那里也制造了许多暴行。”听到我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抨击,加之日本友人的斥责声,那个日本右翼势力派来“搅局”的人掩饰不住内心的惊慌,不停地用毛巾擦去脑门上的虚汗,最后灰溜溜地走了。

  1995年8月,在北京华风宾馆,中国外交协会组织了一场与日本30多个右翼党派“头头脑脑”的对话,时任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汤重南,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等一批中国专家学者参加,内容涉及中日关系、领土问题、历史问题等方面,双方在会上的争论很激烈。在有关历史问题的对话环节,一名日本右翼党人狂妄地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虚构和捏造的,因为我们专门请人计算过,要把30万具尸体掩埋掉,需要用多少台推土机,多少台挖掘机,多少台班次,而以当时的条件显然不可能。另外,你们说的“两少尉百人斩”也不是事实,因为从刀的物理性能上来说,一把刀不可能连续砍杀100多人,等等。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