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创办“哈军工”,毛主席点将,叮嘱打造成第二个黄埔
何时借取霹雳手?
倒挽银汉正乾坤!
久战沙场不失趣,
晚年矢志创军工。
195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设在哈尔滨,简称“哈军工”。这是一所倾全国之力而建的大学,既是亚洲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是全球唯一的海、陆、空三大军种及诸多兵种、数十个技术类学科专业集成的综合性军事院校。从1953年建校至1966年更名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军工”实际存在了13年时间。在新中国早期经济建设年代,陈赓大将作为一位杰出的红色军事教育家、“哈军工”第一任院长兼政委,从1952年起便受命于中央军委,调集各方力量筹建军校。离开了战场的陈赓大将,晚年职务虽多有变动,唯独“哈军工”院长一职没有卸,为我国国防科技高等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受命筹建“哈军工”
1952年3月18日,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和副总参谋长粟裕向中央军委呈送了《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6月下旬,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调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五次战役之后,彭德怀司令员已回国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筹建人民军队第一所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军事工程学院。7月,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由陈赓出任“哈军工”第一任院长兼政委。临阵易将本是兵家大忌,当时朝鲜前线仍然硝烟弥漫,而要抽调一个统帅几十万大军的主将回国,足见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创建军事工程学院所下的决心有多大。
追琢他山石,求用每虚心。陈赓归国之后,于1952年9月1日去苏联做了一番实地考察,然后在北京召开了建院的第一次筹委会会议。汇报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在中南海当面交待他:为了迅速实现国防现代化,一定要办好军工,培养出一批掌握现代化军事技术的高级人才。由于筹建工作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以及各位元帅和各总部首长、各军兵种首长的大力支持,使得“哈军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创建和发展起来了。
◆1952年,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委会向中央军委呈报校舍建设初步计划。
因为校址选在哈尔滨,这座新型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毛泽东叮嘱陈赓,要“把哈军工建设成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1953年7月10日,陈赓回北京汇报并请求毛泽东:“军工学院将于9月1日开学,请主席写个训词,并为学报起个名字。”毛泽东说:“我不常写东西了,交给萧向荣(军委办公厅主任)起个草,我修改修改。南京军事学院的报纸叫《军学》,你们的报纸就叫《工学》吧。”随即,毛泽东在宣纸上题写下了“工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至此,人民解放军南有“军学”,北有“工学”。“军学”专攻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工学”专攻军事科学技术和工程设施,二者恰如猛虎平添双翼,相得益彰。陈赓倍感责任重大,像指挥打仗一样认真筹建学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