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轮:回到自己的阶级——《黑与白》人物论之王晟
对于刘继明老师的《黑与白》我期待已久,在书收到之后,我便开始拜读。《黑与白》时间跨度包含了民国时期、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时期,主要情节集中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在本书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人物虽多,但是人物之间关系都非常清晰,每个人物都拥有其鲜明的个性。这些人物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生活勾勒出了一部形象的中国社会发展史。
小说共有三部,第一部讲述了几个主要人物,例如王晟、顾筝、杜威的身世背景,既描写了这些人物的求学、生活,也通过对更老一辈人物故事的讲述,如对宗小天顾影夫妻、王胜利、宋乾坤、武伯仲等人的描绘,使得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形象具体,不同的家庭境遇造就了不同角色的个性。第二部开始讲述王晟的工作阶段,以及杜威、巴东的发家史,在这些故事里出现了路胜平、洪太行、陈沂蒙等新角色,武伯仲的形象在第二部中更加具体,这些都推动着剧情往第三部的高潮前进。在第三部里故事充满了斗争性,从一开始顾筝接手卢佳离婚案,再到王晟举报武伯仲无果、东钢工人的护厂斗争,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迪士尼玩具厂的工人维权斗争,到最后顾筝与昔日旧友栗红联手扳倒武伯仲、杜威的腐败势力。最终王晟走出了劳改农场,在顾筝、田青青、梁天的迎接中,迎来了故事的结束。
王晟原名王成,其父亲王胜利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解放战争末期在解放东江省会大江市的战斗中负伤失去了一条手臂,之后参加志愿军后未能赶上抗美援朝战争。在战争结束几年后下派到了邳谷人民公社,担任了公社副社长兼人武部部长。与公社的炊事员裴凤兰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儿子,王胜利用一部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志愿军战士王成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命名。王成从小就经常听父亲讲革命英雄的故事,内心树立起了对革命英雄的崇拜。王成喜欢看战斗故事片,学着故事片里面的战士和小伙伴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向往着自己未来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英雄。
然而王成的英雄情结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打击得支离破碎,王成在进入了楚州师专后,他逐渐陷入了信仰危机。改革开放初期,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现实对历史的背叛使得人们对过去所尊崇之物避之不及,王成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学校里,同学们对王成这样具有英雄情结的名字充满了惊诧、嘲讽及鄙视,王成过去所仰慕的雷锋、刘文学这样的英雄被抹黑,过去被人所唾弃的地富反坏反倒成为了“善良仁慈”的人。在这种环境下,王成和其他人一样,拼命地想和过去的时代进行告别,摆脱与过去的联系,王成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名字也应该进行修改。“王晟”的诞生,表示着与过去的时代进行了一次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