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长三角读友群第一次线上读书交流会纪录(二)

2024-10-21
作者: 黑与白读书会 来源: 黑与白读书会

  六、向龙

  特别高兴能和各位老师、同志,就刘继明老师的《黑与白》展开交流与讨论。《黑与白》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所有的事件和各种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比如“东江大学食堂事件”这样一件事情,它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我甚至觉得《黑与白》应该是一本历史书,因为我们都知道写历史的人不可能客观的记录一切,他们要面对统治者给的压力。但是《黑与白》它以小说的形式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我一个生活在当代的90后,我可以证明,这些都是真的…“比如书中的国有钢铁厂改制,工人下岗”,我妈妈就是下岗女工,当时在我们那里的绒衫厂。那个国有企业厂长转眼变成集团董事长,成了那时我们市里的首富…往更广更宏观方面说,《黑与白》也记录了时代下,各行各业人们的思想和道德的转变。我是一个小城市出生的90后,从儿童成长到大人,一些感受是记着的、还有一些事情当时看不明白,后来才看懂。它和《黑与白》记录的一模一样…我不知道评价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有什么样的标准,但至少它肯定以现实为依据、不是凭空想象、不是无源之水,并且能让人感同身受。这一点《黑与白》就做到了…

  淼淼她舅(主持人):好的谢谢向龙同志的发言!我想到一句话,就是我们能够去相识,能够去在这茫茫人海当中相遇,其实是有一种冥冥之中的一种东西。这种冥冥之中,不是玄学,它来自于我们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一种经历,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一种信仰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一种行动,所以像是提到的,为什么在书中要去写这样一个钢铁厂,这样一种下岗,因为这是当时这样一种社会,它不是只有这一个钢铁厂,也不是只有这一个企业发生了这种破产也好,这种下岗也好,而正是这样的普遍。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使得很多人开始去思考。可能最早的那一批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去思考的,包括像前一段时间去提到,群里面提到魏巍同志也是在那样一次大的一个事件之后,站在这样一个新世纪的门槛上,有了一个思想上的一种非常重大的转变。当然之前他就是希望能够做出改变,但是思想又有了更加重大的一种改变。正是在这样一些大的历史事件下,《黑与白》既塑造了这样一个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这样一种思想。有时候我们去想这样的一些事情它不发生,那这样一个社会多美好,但是第一个它是这样一种情况,在这样一种社会的矛盾的这种规律之下,它是一定会发生的。第二个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事情,所以才促使了很多人的一个转变,才促使很多人去寻找出路。所以《黑与白》中所写的这样一个事情,为什么去写,因为这就是我们共同的一种经历。哪怕我没有经历过这种公然的下岗,我身边的人也可能只有经历过这种小的下岗失业,没有那种大规模的。但是,这样一种认识的转变,不正是有这样一种历史上发生的,这样一种事件,才让我去有所思考,对我们现在的一个社会有所思考。还有一句话,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没有我们的现在,就没有我们的未来。

  七、华心赤

  刚才听到大家的对《黑与白》的发言,学到了很多东西,的确感受到大家对《黑与白》的喜爱。下面,我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首先第一个感受,我觉得它是非常伟大的作品,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像前面一位同志说的,真实书写历史,记录历史的人,他可能要受到一个统治者的压迫,所以他没有办法将很多真正真实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刘继明老师通过文学的笔触将历史中很多的人的真实发生的历史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这部文学作品所描述的,不仅具有人物的典型性,还具有历史事件的典型性。国企现在的状况,工人的处境,小说里面的很多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推敲的。我记得之前,在群里很多人讨论宋乾坤这样一个人。我记得我当时看原文,刘老师好像给了我们答案,他是背叛过这个组织的,但是后面我们在群里探讨他有没有背叛组织,其实刘老师是没有明确地指出他是背叛组织的。但是他到底有没有出卖自己的领导,有没有和国民党特务进行一个勾结,这其实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这也是这部文学作品,它比较伟大的一点,它不会直接说给你。直接讲他是什么人,或者说直接讲明他有没有做这样一件事情,就让我们自己去挖掘,自己去推敲。我觉得这是这部文学作品非常好的点。第二点感受是,我记得孔老师说过,这本小说它是百年历史的照妖镜,它给我们呈现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妖怪,不仅仅存在于明显的敌对阵线,而是从一开始就出现在了革命队伍的内部,并且随着革命的发展而发展,随着革命的壮大,而且还能传宗接代。可以说,《黑与白》找到了革命事业多灾多难的内部根源,成为中国的照妖镜。我读完之后,觉得孔老师这一段总结的非常好,尤其是宋乾坤这样一个人,他代表了非常多的群体。这也是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毛主席当时要发动那场运动,当时很多人可能是不理解的,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逐渐的看清了,发现,毛主席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我的第三个感受,就觉得刘老师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刻画达到了一个非常极致的地步。里面有非常多的典型的人物,他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坏人。你像杜威,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会不断的压抑自己。他不喜欢工会主席的女儿,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就需要去做这件事情,他是非常地压抑。也是现在我们很多社会人的一些典型,为了达到目的,自己人性中的一些真善美的东西,给抛弃了,去追寻这样一些让自己感到不适的东西,自己的潜意识其实是很压抑的,所以他感到很痛苦。这也是说,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人工具化了。我觉得很肯定的一个点,就是我们需要去避免自我异化的这样一件事情。还有杜威的好色的一面,利欲熏心的一面。这一点也让人印象深刻。我记得他那个座右铭,是一本黄色小说里面一句话,就是说:一个男人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学会征服女人。一开始他其实就用这样的一个哲学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所以后面他的很多的行为,很多的事情都是很值得人深思的。我觉得他刚开始并不坏,他只是想当个摄影家,摄影协会的会员之类的,但是,逐渐的,时代对他进行一个诱惑,使他的野心不断地膨胀起来。我想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典型,比如许家印样的人,刚开始都比较纯粹,就是想着我要脱贫,我要去做一些简单的这样一些事情,那随着他的权力的不断增大,诱惑不断的增大,他会干出很多祸害整个国家的这样一些事情。 然后我再讲一讲我自己对王晟的认识。我是觉得他是在不断地对自己的阶级,不断地背叛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又背叛回来了。在反复地,不断地背叛。他从小就是听父亲讲自己的故事,内心也树立起了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所以,他自己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英雄。但是,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原本的一个美好的社会,就被某一些人给抛弃了,社会进入到了,好像就是把我们原来认为好的东西给它颠倒过来的这样一个时代。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导致了,王成把以前认为自己是很英雄的,自己信仰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他的名字是指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这样一个事情他也要颠覆掉,他要改成王晟。这其实也是和我们时代的某些缩影相关的,比如说当时所仰慕的雷锋这样的英雄,而狼牙山五壮士甚至是被人虚无成是为了偷萝卜,然后日本人为了帮助老百姓,追杀他们,他们跳崖了。这样一些对历史虚无的做法,让我们感到非常气愤!而现在是媒体掌控的时代,但是,后面,有人对这样的事情进行了起诉,我们获得了胜利,我们短暂的获得了一个胜利。但是整个形势,还是敌强,我弱,这样敌强我弱的这样一种状态,所以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王晟和顾筝这样的人醒过来。 王晟他其实是和很多人一样,就是在拼命的向过去的时代告别,下一个转变在于他接受到朋友宗天一的请求,他在网络上匿名发布宗天一揭露凤凰岛的信息,他身份暴露之后,他还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向杜威道歉,继续在大众技术集团担任副总编辑,在集团股票上市后成为富翁。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他为了正义,不怕牢狱之灾和这样一些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可能是出于他的幼年接受红色文化成长的这样一个原因,他选择了正义,为宗天一挺身而出。这说明他的父亲王胜利还有骆正对他的影响是依旧在的。王胜利的英雄形象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王晟是有激励作用的,使得王晟最终下定决心进行了这样一个选择。虽然他最后没有逃过牢狱之灾,但他在狱中其实有思想转变。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他在干活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麻木了,觉得自己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他甚至感到了绝望。在一次挖沟渠的过程中,他体力不支,倒在了沟渠里,在沟渠中,他充满了悲观,厌世和灰暗的情绪。当他力竭躺在满天星斗下,在和狂风暴雨这个搏斗的过程中,使王成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这种精神使得王晟的内心开始燃起希望。此后,王晟开始重新理解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重新获得生活,并建立起面向未来的信念。刘继明老师,他当时就有这样一个评价说:很难说他已经从个人走向人民,并成为了一个自觉自为的人民知识分子。他的第二次转变或许还没有真正的完成,但是,让他再回到从前的状态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他的第二次背叛。首先他背叛了原本让他崇拜人民英雄的观念这样的一个阶级,然后,后面他又反叛了,让他能够成为资产阶级,尤其是在集团中获得巨大利益的这样一个阶级,他也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这样一个代表性。以上是我这次对于黑与白的发言。主要内容讲完了,非常感谢!

  淼淼她舅:感谢华心赤同志的发言!他提到,对于历史上有一些污点的这样一些人,还有一些包括其实在这样一个小说里边,很多人其实是具有一种两面性的。刘老师他没有去给这些人下一个定义,他只是去说这些人做了什么,我觉得刘老师不去告诉我们这个人是好人,是坏人,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引发我们自己的一种思考。像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有时候这种斗争其实就是像玩这种狼人杀,玩这种桌游,他是坏人,他告诉你是坏人,他也告诉你他是好人,甚至他还告诉你他是一个游戏里面的预言家。他还要去引导你,去把好人给弄死。其实那怎么办,那你作为一个好人,你怎么办?你应该去思考,去找出坏人来。其实像那十年,像对于那样一些人,教员也是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你必须得去自己去思考,我就算是告诉你那个人,他就是一个坏人,你能理解吗?很多人他也理解不了。刘老师也是把这些人做的这样一个事情去写出来,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还有提到的,像是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顾筝。其实我也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刘老师的我前面提到的那个中篇小说《启蒙》,《黑与白》的很多的这个情节,包括《人境》里边很多的这个情节都在这个《启蒙》里边有,刘老师在写《启蒙》的时候,已经在构思写一个更为宏大的小说了。大家去读了《启蒙》就会有这种感受。还有华心赤刚刚的发言,还有让我想到一个点,就是前两天群里探讨的那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黑与白》,没有以塑造一个这种传统的革命者的这种形象去塑造一个英雄。为什么不去塑造这样一个?它有主人公吗?有,它有王成,它有顾筝。但是,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一个革命者。为什么,因为他就是我们。我们的形象是什么?我们的形象,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是从迷茫到思考到觉醒。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国当代那就没有那样的一个人!刘老师写的其实就是我们,写的大家,写的就是经历过那种彷徨,迷茫,然后有所反思,去寻找出路的人。我觉得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这样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把他塑造成为一个主角,反而不太好的,只是让我们感觉很爽,有什么意义,没有太大的意义。我再举两个类似的人物,韩国有一个人物全泰壹,他是为了争取工人的利益,为了组织这种工会吧,然后他去自焚死了。而他的这样一种行为就引发了韩国的这样一种,当时就引发了韩国的一个这种什么,其实是这个走向了一个这种工运的开始吧。而中国,我们有没有类似于全泰壹这样的人,当时在富士康跳楼的人里边有一个人叫许立志的。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自己是一个诗人,他同时也是一个打工人,就是富士康的一个员工,他当时也选择了这个跳楼,他跳楼之后,他的诗集也被网上去发出来,也引发了这个社会的一个关注。但是他并没有引发起,没有引起这样一个社会的变迁,这就是这种社会的这样一种不一样,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和这个什么100年前的社会不一样,和其他国家的也不一样,我们必须得去寻找我们自己的一个,一个方向。

  八、计划

  《黑与白》这本书开头就讲了一句“马克思、恩格斯的一句话:叫做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我以前来读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挺深刻,但是却找不到现实。那现在我来读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觉得,就在自己的身边发生着。因为我身边的这些工友,是怎么个情况?他们会以,因为社会变迁,他们会以丑为美,牺牲别人,然后自己获得升迁为荣。然后会出卖这个国家。我接触了很多普通人,他觉得出卖祖国,我出卖了祖国,只要给够了钱,我可以出卖自己的国家。他会以这样的一种价值观,来引导他的这种行动。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就《黑与白》里面还有一句话,就是狄更斯的,它摘录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时期”。我们生活水平好像是更好了,不会缺吃,不会缺喝,然后好像自己的生活也确实是,你有病还能医得到,好像没有什么很大的痛苦。为什么现在的人感觉到很孤独?以前就是教员时代,我也看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人的事迹。他们都是以牺牲或者以那种帮助其他同志获得更好的生存为荣。那为什么今天,他却相反的,以踩着别人为荣?那我讲那个王胜利,他们那些老一辈的人,他们到了今天为什么他会坚持,作为革命者这样的形象存在。郎永良他却背叛了,背叛了以前的革命的道路,然后变得现在去依附这些资本,依附这些官僚。我觉得这本书真的是,写的就是活生生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共产党宣言》里的东西——阶级斗争。为什么我是说他是阶级斗争,因为是它里面的所有的事情,你不牺牲自己的生命,不牺牲自己而有所作为,那我们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就我们社会,它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狄更斯的那句话,我们最终的结果,我们将一无所有!如果我们持续的让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我们整个人类,整个人类势将不复存在。这也是《共产党宣言》,最后为什么,为什么他讲共产主义社会,他一定会实现的原因?我在想,《黑与白》里面的一些人,不管是顾筝也好,王成也好,为什么他们有好的生活,他们不去过,他们非要和那些利益集团去作对?一定要翻过来,一定要去革命了,这是有一个内在逻辑的。大家都是以丑为美的话,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活,能够活下去,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就还是那句话,就是《共产党宣言》他们说的话。个体的解放是必须建立在全人类的解放基础上。最近一段时间,我就是,听完东北读书会的他们的一些东西以后,然后自己再加上一些思考,模模糊糊的,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觉得什么,还是教员那句话说的对,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永远不会变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它就是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它最终的结果就是,哪里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没有人会,被压迫还不反抗的。不可能的,包括普通的农民。他被压迫惨了,到了死亡,快死亡的那一刻,他都会跳起来咬断,就是什么饿狼的脖子。我就是这样的一种想法,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一种经历。好,谢谢大家。

  淼淼她舅:感谢计划同志的分享!其实通过计划同志的这个发言里面,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前后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叫它前后30年吧,虽然也不是那么准确了,这个时间,他的这样一种人的灵魂,这种感觉他就是不一样。这种时代确实是变化了,我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那样的一个时代,它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我觉得他那样一个时代为我们留下了像骆正老校长这样的人,为我们留下了王胜利这样的人,让王成当他想要去觉醒的时候,能够去找他们去。像前面说的有一个这种传承,所以这也是那样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一个财富。但是它还有另外的一种东西,我觉得是能够和他去对抗的,让我们能够去看到光明的。

  九、黄昏无日落:

  大家好,各位老师好!刚才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也是感受颇深。我的发言稿写的也相对来说是比较巧。那天写完之后,群里刚好是在讨论关于保尔的话题。我当时也是说了相关的一些内容,骆正这个角色。其实跟我发言稿整体的一个核心比较接近的。我本身是一个阅读爱好者,也是个签名书的爱好者。之前始终活跃在新浪微博的战场上,关注了很多诸如刘老师、侠骨柔情的杨华、党人碑等左翼战线的大V,他们一直在战斗。后来看到刘老师这本书发售,买回来后一直没有读。去年读书会有个阅读活动,我就抓住那段时间读完了《黑与白》。这次有幸参与读书会讨论中,非常高兴,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心得,还望指正。

  我先说一下,相对来说《黑与白》这本书,它从叙事结构与视角来说,是以王成的一个视角,但是实际上是多个视角共同组成。它整体展开一个跨度、幅度比较大,贯穿了中国的20世纪整个的特殊年代,从战争时期到建设时期、到后来的历史的变革时期的一个宏大的叙事。然后刘老师采用倒叙、插叙这种手法,身临其境的还原到一个个历史的现场。通过不同的人物叙事(因为每个不同的人物,他所经历的一个整体故事是不一样的)最后整体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大的画卷。这种手法在类似的其他小说中也是有的,就是我像之前读的一些书籍。刘老师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的一个立场。可以看到,他始终是站在一个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面去阐述,他把很多东西讲得很明白。相对而言,现在很多小说它是讲的很隐晦。

  去年读李佩甫老师《生命册》,这本书里也是讲到国企改革。书里面的反派主人公在改革中,利用手段获得一个极具潜力的集体产业。而且,他以低价、廉价、贱价的方式获得了。相对的是在这个转资过程中的厂家扮演的角色。李佩甫老师他是点到为止,我相信目前很多国内作家,多多少少他们都会涉及到这一块。但是他们不深入,阅读时候比较隐晦,你不注意或者敏感性不高,这些片段就会忽略。以至于无法得到教育,不明白在某个阶段,无产者曾经失去过什么。刘老师是以批判的手法。我之所以对转资这方面比较敏感,因为本人所在的村集体曾经很强大,跟老一辈聊天,他们说曾经村集体有纺织厂、养蚕场、桑树林产业、竹篮/板刷等日用品作坊、铁屑厂、印刷厂等等,还有一条可以开进长江运输的轮船。另外民生设施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有,卫生院、银行、邮局、菜场等一应俱全。后来怎么样了?某风刮过来后,集体产业慢慢变成厂长私产,原来集体下工作的人,有关系、溜须拍马的人留在厂长“自己厂里”,其他人就自谋生路。这是教员和他的红色战士们想要的结果吗?而且,随着单干,村里经济不仅没变好,从一个拥有完整基础设施的村,变成贫困村。当然不是村民很贫困,是村委很贫困。而那些集体产业守住的村子,如今的生活已经与我们天差地别。但是这段历史,大部分年轻人是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发生过什么。另外他们觉得今天的日子过的很舒服,感觉上去某风吹起来是正确的,从未思考过,坚持集体主义的村子,在我们小学时代,就已经家家住上小别墅、开上桑塔纳,21世纪初期村里65岁以上老人每年能领一堆米面油,满90岁老人的子子孙孙每人能拿一万元。我们今天日子好像很不错,但是比集体主义的村子晚了二十年。没人记录发生了什么,那么只有遗忘,最终只会有一种声音留下来,并且读这段历史的人会觉得,这就是那段历史。刘老师就是在做一个斗士,吹一种号角。

  这本小说,刚才有老师已经统计有众多的人物。我个人比较喜欢思考的人物,其实跟前两天讨论的类似,骆正。骆正的,他的反面的我个人觉得是宋乾坤。两个人都具备时代的特质。他们两个人都代表了一群人,并不是一个人的代表。骆正,他的行为与思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一直在战斗,一直没有放弃,体现了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随着这是不同的时代的变迁,他没有忘记自己是谁、代表了谁,他知道自己去做什么,在每个时代他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自己怎么样去斗争。

  我记得在08年左右,那个时候在网络上,你为教员说话,包括爱国话题,是一个很大的罪过。大家还记得刘嘉玲拍摄天安门的照片被网爆吗,那个时候整个舆论环境对于教员还有他的家人、包括乃至于忠诚于他思想的一些战士黄继光、邱少云都是非常不友好。但是在那个时代,仍然有一群人,他们是像骆正那样在进行一个战斗,无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一个方式,他们是在坚持战斗。刘老师、孔老师们,我觉得就是这一部分的代表。我觉得时代在变,虽然我们现在看骆正这样的人,我相信这样的人一定是存在的。

  宋乾坤这个角色的话,我觉得是一个对立角色,是比较圆滑世故,用通俗的话讲:他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识时务者。他会跟着时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站位。我个人觉得宋乾坤的话,他也许是大部分人的一个代表,它体现也许是一种广大的人性。我觉得没有很多人,他可以做到像骆正、保尔这样,他始终坚持一个斗争的决心,像刘老师这样子。那个时代,我相信有很多,但是在特色时代,我想很少有人能继续坚持。

  像宋乾坤这样的人,其实很难去单纯的做一个定性,把他定性成一个好人,或者定性成一个坏人,他不是合格的他所在的某主义者。这些都是这部小说复杂人性的描写,我觉得骆正们代表白,武伯仲们代表黑。宋乾坤,它其实属于一种中间的状态,薛定谔的猫类型。也是大部分人的特征。人民群众,东方红时代,他们可以意气风发、去北大荒奉献青春/建设边疆。在特色时代,他们可以写伤痕文学、可以与伤痕文学共鸣共情,感动落泪。老人家说过:路线确定之后,干部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在群里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渺小的个人无法去影响时代的车轮。现在很多的人,总是会以一幅居高者、先知者、博学者的姿态指点人民,觉得人民过于愚昧,但是他们目的是什么呢?他们目的是学康有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这话是谭嗣同说的,但是很多上面所谓“清醒者”,他们只想做康有为,而希望人民去当谭嗣同。但其实李大钊、向警予们,他们是站在前排的,他们用身躯为平民当棍棒子弹,是用他们的地位、影响力去做引领者,带领人民觉醒人民,而不是让人民去当谭嗣同,以便自己成为康先生、胡适之。以上是我对宋乾坤角色的一些看法。

  虽然感到秋风萧瑟,但我内心洪波涌起。我个人并不感到悲观,因为我觉得,像教员说的,最广大的力量是存在于群众之中的。所有的、接受了他思想的,认为他思想正确的人,都是一个火种,每一个人。我觉得我们无需在这个时代去殉道,鲁迅也说过:摆脱冷气,发光发热。很多人不是王佐之才,那我们就在这个时代中,去当一颗星火,尽量的去焐热旁边的人,去焐热你觉得可以去焐热的人。像我们渺小的个体,不需要去做飞蛾扑火的事情,但是我们尽量的把更多的人,把更多《黑与白》这样的作品去传播,去让更多人来感受到!能为教员说一句公道话,就说一句,就发了一分光、一分热。

  刘老师的书里面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人物,之所以说品味,因为刚才各位老师也分析了很多人物。所以,我觉得刘老师这部作品,每个人物你都可以拿出来,去品味,因为每个人都很立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这些人物的形象丰满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的画廊,为当代的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去了解某段历史不一样的视角。这部作品的意义,可能不仅在于当代,在未来的话,它可能是一部一部记述历史的作品。

  很多人对于某段历史的话,可能是听到了A的一面,刘老师这部作品提供了B的一面。其实这本书的话,还有很多去值得去讨论的,然后比如说这本书的一个时代的意义,其实谈起来也是长篇大论,这边的话我也没有过多准备。我简单的说一下,我联想到历史一个宽泛的概念。我们今天看到的二十四史,究竟是被篡改多少百分比的历史?因为历史的书写是统治阶级。教员时代的历史,将来有多少会一直是一个谜?是一个谜的话,说明大家意识到这里面是存在问题的。最可怕的是大家意识不到,这里面是一个谜,存在谜。最可怕的是遗忘,大家都觉得没什么问题,说明很多东西被淹没了,永远不可能有真相。

  我之所以这样感慨,因为像《红楼梦》这本书,我有一个朋友看了一本相关追溯曹雪芹的书,他提到了明朝可能有曹雪芹的灵感来源,曹雪芹喜欢看明朝《六十种曲》,也“爱读《缀白裘》”,红楼梦灵感是否来自于明朝某个戏曲版本?但是这样的版本,我们已经找不到了,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其实有很多的文学作品,也存在这么一个问题,我前几天看王鼎军,鼎公他写的一篇散文,讲到个人的童年时,村上有一个人,在茅盾主编的杂志中,他发表了很多文章,最后集结出版了一本一本书。然后我居然真的在孔夫子网上找到了这本书,但是这本书呢,现在孔夫子网上只有两本,价格非常高,我想如果说这两本书卖完的话。大部分的人是看不到这本书是具体讲的什么东西,而如果这名作者没有被鼎公写到,就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像没来过一样。

  对于刘老师等左翼作家们的时代斗争精神,我也希望将来有这么一本书,写左翼文学的编年史。让那些已经埋没在教员时代,或者教员后时代存在的无产阶级文学,能够记录下来,以编年史形式做下来。让人始终记得,记得这些无产者的故事,他们曾经来过世界。谢谢,我发言完毕!

  淼淼她舅:谢谢黄昏无日落的发言!让我想到一句话就是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可能对于我们来说,还不光是忘记历史,还有一个就是还原真相的这样一个责任,就是不能让有些东西真的让它淹没在历史长河里边。所以黄昏无日落所说的那句话也很好,就是《黑与白》给了我们B的一面的选项。特别是对于我们一些年轻读者来说的话,其实更是这样。我们去对于这种历史事件,更多的来自于教科书的这样一种书写。所以我们只会知道A这一面,但是正是有这样一些人。像骆正这样的一些人的存在,我们知道原来还有一个B的这一面的这种选项,其实《黑与白》就发挥了一个小说通过骆正这样的人物形象的作用去记录历史。所以说前面所提到的也是为什么《黑与白》这样宏大?我们现在也是需要宏大的,宏大的叙事,因为有另外的一种宏大叙事,他在争夺这样一种舆论场,那我们不去讲宏大叙事,只去讲这样一些小事的话,这样一个宏大趋势就被他们占据了,历史就真的被篡改了。

《黑与白》长三角读友群第一次线上交流会纪录(一)

图片

  《黑与白》港版封面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