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周:由P2P之殇探析当今社会骗局滥觞的根源
一
P2P肇始于2007年6月,谢幕于2020年11月,马拉松式跑了13年多。它同市场经济背景下其它千奇百怪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一样,已然淹没于“掘金时代”汹涌大潮之中,恰似大江中激起的一朵浪花,除了见诸媒体的几篇宣告其终结的哀悼式文章外,再未掀起什么舆论波澜,在浩浩荡荡的捞金失败者的悲壮大军中,它也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只给人们留下一个可资消闲的凄惨背影。
二
让我们简单捋一下P2P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由兴起到灭亡的过程。
首先须说明一下,P2P是金融舶来品,它的英文缩写是peer-to-peer,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其模式是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群。
2007年6月,模仿海外P2P公司的中国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宣布成立,做起撮合借贷双方的“掮客式”服务生意。因为当时大家多不知道P2P是什么玩意,所以在社会上也未掀起什么波浪。
几年后的2012年3月,以唐宁为首的几个“海龟”从P2P中觑见商机,建立起宜人贷网贷功能平台,和拍拍贷“掮客”身份定位不同的是,它做的是类影子银行,即将众多借款人的钱集中打包后,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兜售给需要资金的投资者。它是P2P的变种。如此一来,P2P便从信息中介摇身变成了信用中介,具有类实体银行的信用功能。
P2P突飞猛进大发展是自2013年开始,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轮又一轮强劲政策春风,P2P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于神州大地遍地生长起来。P2P机构以“保本保息”,投资回报率大于10%,甚至达15%以上的宣传噱头,吸引众多风投机构、激情创业者和民间百姓加入游戏。一时间,P2P成了互联网金融风口飞起来的姿势最妖娆的猪。
2017年鼎盛时期,P2P网贷平台高达5000家,网贷余额逼近万亿大关。当年7月,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5万亿大关,较2016年同期猛增112%。
2018年,随着国家去杠杆大政方针既定,叠加国际贸易风波,A股一遍惨绿,P2P寒冬来临。
2018年6月,著名P2P高返平台唐小僧爆雷,紧接着,P2P“高返四大天王”接踵阵亡。7月3日,P2P二线大平台牛板金轰然倒下,继之投之家,P2P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的兄弟平台等声名卓著的P2P网络金融机构纷纷雷掉。2018年全年全国共曝出848家问题平台,同比2017年扩大了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