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周:由P2P之殇探析当今社会骗局滥觞的根源


  一

  P2P肇始于2007年6月,谢幕于2020年11月,马拉松式跑了13年多。它同市场经济背景下其它千奇百怪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一样,已然淹没于“掘金时代”汹涌大潮之中,恰似大江中激起的一朵浪花,除了见诸媒体的几篇宣告其终结的哀悼式文章外,再未掀起什么舆论波澜,在浩浩荡荡的捞金失败者的悲壮大军中,它也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只给人们留下一个可资消闲的凄惨背影。

  二

  让我们简单捋一下P2P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由兴起到灭亡的过程。

  首先须说明一下,P2P是金融舶来品,它的英文缩写是peer-to-peer,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其模式是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群。

  2007年6月,模仿海外P2P公司的中国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宣布成立,做起撮合借贷双方的“掮客式”服务生意。因为当时大家多不知道P2P是什么玩意,所以在社会上也未掀起什么波浪。

  几年后的2012年3月,以唐宁为首的几个“海龟”从P2P中觑见商机,建立起宜人贷网贷功能平台,和拍拍贷“掮客”身份定位不同的是,它做的是类影子银行,即将众多借款人的钱集中打包后,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兜售给需要资金的投资者。它是P2P的变种。如此一来,P2P便从信息中介摇身变成了信用中介,具有类实体银行的信用功能。

  P2P突飞猛进大发展是自2013年开始,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轮又一轮强劲政策春风,P2P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于神州大地遍地生长起来。P2P机构以“保本保息”,投资回报率大于10%,甚至达15%以上的宣传噱头,吸引众多风投机构、激情创业者和民间百姓加入游戏。一时间,P2P成了互联网金融风口飞起来的姿势最妖娆的猪。

  2017年鼎盛时期,P2P网贷平台高达5000家,网贷余额逼近万亿大关。当年7月,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5万亿大关,较2016年同期猛增112%。

  2018年,随着国家去杠杆大政方针既定,叠加国际贸易风波,A股一遍惨绿,P2P寒冬来临。

  2018年6月,著名P2P高返平台唐小僧爆雷,紧接着,P2P“高返四大天王”接踵阵亡。7月3日,P2P二线大平台牛板金轰然倒下,继之投之家,P2P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的兄弟平台等声名卓著的P2P网络金融机构纷纷雷掉。2018年全年全国共曝出848家问题平台,同比2017年扩大了42.7%。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本性,难道要求大家不思上进才好吗?为什么受了骗还要怪受害者利令智昏呢?为什么权力机构当初放任害人者招摇过市呢?这年、月,出了什么事都是受害者的错!
0条回复
矣,那时候,号称共产党员的理论家还是没有大胆到考证说,当年老马也这样投资过,所以,在网络时代,这是对老马理论的继承!....喔,也对,当年老马没有这样投资过,所以,要创新,....只是,老百姓个人可以把自己赔了,但是,上位者,能够把国家做赌注吗?这个,可不是监管的问题的!
0条回复
根源是:1949年前差点被小日本灭了的私有制民国复活了。
0条回复
普通百姓的血汗钱,落入了谁的口袋???
0条回复
通过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的P2P涉借数额人群占比,可以看出其涉及的主体人群:1-5万元之间的,占比超过19.14%;5-10万元之间的,占比11.99%,10-50万元之间的,比例17.03%,100万元以上,比例仅为3.76%。它表明P2P瞄准的对象虽然覆盖社会各收入阶层,但最大群体是普通百姓。
0条回复
当然了,很多某某某某某金融机构(老板)推出某某某某某金融产品,就直接宣传说,投资10元,利息就是多少多少,他们也是说到做到,几个月后,就给了利息,连本钱都收回来了,经过这些“投资者”一宣传,很多人都后悔了,当初怎么不投资?于是,大把大把的人,投资了,其实,大部分的人的知道,这就是个骗局,但是,他们都赌一把,就是都赌自己不是最后被骗的人!......
0条回复
大染缸招谁惹谁了,出了问题都赖大染缸。通过一百多年前的骗局,反观当今社会上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骗局,不难发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行骗手段可谓同流共源。制度与法律被自由市场铸就的贪欲之手扭曲变形。正是私有化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人们愈来愈炽烈的私欲,成就了社会五花八门的骗局。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