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大将的家风


  【作者简介:陈先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审查专家组成员。原籍河南兰考,北师大毕业,曾任后勤学院教员、解放军报文化部主编,2011年退休,现从事重大题材文艺研究。著有《为英雄主义辩护》《走出象牙之塔》《捍卫我们的英雄》《追寻丢失的精神》等十余部,另有报告文学、散文集《横槊东海》《战神之恋》《在统帅部当参谋》《中国军人看世界》等作品。其作品曾多次获中国新闻奖政府一等奖,全军文学创作一等奖。曾获全军具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一等奖。】


  谈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常常为之赞叹的是那一代老革命的家风。

  是的,家风,对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往往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品格风范。在党的传统上,它不是个人私事,而是考验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能否保持人民性的大事。70年代末,有幸接触过一些红军出身的老同志,他们每个人在家风方面都有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许多老同志经常提及毛主席告诫他们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个干部,把家风处理好,都能把自己的奋斗目标超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私利,都能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时,我们的事业便有了希望。

  按照毛主席说的,很多老同志把家风看得特别重要。我工作的解放军报社大院,就住着一位开国将领,他就是大将王树声。不过,我们军报搬来这里时,将军已经离别人世,可关于将军的故事,一直在营区流传着。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他家风故事。军报大院本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军械部营院,王树声大将因为主管军械部工作,家便安在了大院。再后来,军械部营院变成了解放军报社新址,将军的住所依然未动。几十年来,关于他参与领导黄麻起义、中原突围、征战豫西的许多故事,成为大家花园散步的谈资。不过,大家对这个“大将邻居”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一些平凡小事。

640.webp.jpg

  王树声将军

  小事,看来都很平常,但却为大家最愿意谈的话题。比如,关于将军用车的故事。

  将军是红军早期的领导人,资历深职务高,作为开国将领,用车自然是最基本的保障。但是,王树声却认为,用车看来是小事,但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小事不小,必须有严格的公私界限,否则,党和军队为你配发的因公用车,还不成了你家的私家车。但是,实际生活中,作为一个高级干部,你的所有出行又怎么分清那是公那是私呢?但恰恰在这一点上,王树声特别较真儿。他对家人有条严格的规定,专车是组织按规定配给他因公使用的,任何私事都不能使用专车,即使是他的夫人杨炬也不能例外。照理说,王树声的夫人杨炬也是延安时期的老红军了,坐坐丈夫的车也算不了什么,但王大将认为,按级别杨炬不该享受首长专车,必须严格执行规定。杨炬曾在304医院做领导工作,按照当时的规定,她确实不够配专车的级别,因此出入上下班,历来都是挤公交。有一次因为雪天路滑堵车,耽误了上下班,同事看她急急慌慌赶来上班,便说,王大将在军事科学院上班,专车就路过咱医院门口,为何就不能搭搭他的便车呢?反正座位不也是空着嘛!杨炬笑了笑,回答说,那是王树声定的家规,家里任何人乘坐专车都视为违规,他是绝不允许的。执行国家和军队的规定,他要求家人必须从细微处做起,揩公家油,追求个人享受,那不叫共产党人。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那些正直敢说敢做廉洁奉公的老革命家们都脾气大,死的早,要不然国家也不会这样子的!
0条回复
其实,我们根本无须神化那些所谓的老帅和将军们,他们有个别人可能做到了洁身自好。但在整体上,他们不仅在对待毛主席和他亲属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表现得忘恩负义,没有一点战争年代的血性,有的只是对特权和财富的贪婪!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