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先锋:《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在翻译著作的时候,由于注意力太集中,吃粽子时,就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他母亲问,粽子甜不甜?他回答说很甜。总书记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就叫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讲的是时年29岁的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事情。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也是多数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它发表于1848年2月,在发表72年之后传入中国,于1920年在中国出版发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第一本即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
从延安时期开始,《共产党宣言》就成了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201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讲到,“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共产党宣言》最初出版时,只有4章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历经40多年,又为《共产党宣言》写了7篇序言,这7篇序言中有两篇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格外重要,可以说是我们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石。
一篇序言写于1872年,它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和学习《共产党宣言》。里面写道,“时间已经过了25年了,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让我现在再重新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还有一些论断没有特殊的意义。但我们阐述的基本原理,不管25年来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整体上来讲还是正确的。”同时还告诉我们,正确的原理运用起来也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不能机械地、教条地、断章取义地来对待他们的思想。
另一篇序言写于1883年。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用一段话概括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是我们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石。这一段话中,包括三句。第一句是“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告诉我们,要认清一个社会,首先就得历史地去看待它,知道它从哪里来,将来往哪里去,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小时候看画书,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却是小时候的陈毅,吃的满嘴墨汁,那本书也不是《共产党宣言》
小时候看画书,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却是小时候的陈毅,吃的满嘴墨汁,那本书也不是《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