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情怀:英雄,景海鹏
打不开?戳这里>>>
原标题:致情怀:英雄,景海鹏
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次胜仗。
----景海鹏
樊帆/文
央视网消息:一个人站在哪里,决定了他将看到什么。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第三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从393公里以外回望地球,他看到了脉络分明的大地、悠长绵延的海岸线,再抬头,人类探索梦想的疆土——太空正在眼前,深邃辽远。
2017年10月18日,一年过去了。景海鹏站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面前是层层叠叠聚在一起的话筒,穿越耀眼的镁光灯,他看到了电视机前的一双双眼睛:是孩子的好奇、年轻人的憧憬、老人的关怀,那是属于13亿中国人民的目光……景海鹏明白,正是这些目光,托举着自己三次踏上了全人类瞩目的筑梦之旅。
“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次胜仗”,他有力而深情地回应了这些期待的目光。
一个人看到了什么,决定了他心里满怀着什么。
2017年10月13日中央军委给航天员大队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北京航天城礼堂举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八一勋章”获得者、党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鹏,看到过最辽远神秘的星辰大海,也看到了最质朴真诚、牵动人心的目光。
他的心中,永远激荡着探索的勇气与赤子的忠诚。
“第一次激动、第二次幸福、第三次享受”
2016年11月9日16时,一场被写入中国航天史的对话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展开。
对话的一方是中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另一方则是远在太空之上的两名航天员。
“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了新的高度,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加完善,我们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全国人民一起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场激动人心的“天地通话”,刚刚在太空过完50岁生日的景海鹏声音铿锵有力,这距离他搭乘“神舟七号”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已经过去整整8年。
在这两次飞天之间,景海鹏还于2012年6月16日至6月29日,与航天员刘旺,刘洋一起驾乘神舟九号飞船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04月18日景海鹏刘旺刘洋在飞行程序模拟器中进行飞行程序训练摄影:朱九通
8年3次飞天,景海鹏每一次都带着全新的任务。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与航天员刘伯明一起配合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2012年6月18日17时04分,景海鹏、刘旺、刘洋“飘”进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与战友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景海鹏是唯一一个三次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且一次比一次状态好。他这样总结自己三次飞天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激动”,第二次是“幸福”,第三次则是“享受”。
在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时,整流罩打开,飞船的右舷窗亮了,壮美的太空又一次让景海鹏惊叹,他问身边初次与太空“握手”的陈冬“爽不爽!“,陈冬酣畅淋漓地喊出一句“爽”。这段意料之外的“私房对话”迅速在年轻网民中走红,人们笑称景海鹏是“太空老司机”。
“的确是发自内心地享受,希望陈冬也能和我有同样的体会。”在回忆这段对话时,景海鹏的兴奋犹在,无论是在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还是在舱内执行任务,他永远给人自信、从容之感。
“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
景海鹏对一个瞬间记忆尤深,他曾在镜头前反复讲述:航天员在国外访问时,有华侨老人对他们说:中国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华侨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这件事扣动了景海鹏的“初心”:因为他始终知道,托举航天员飞上九天的,是田间耕作带着泥土的手,是车间作业长满厚茧的手,是实验室里与仪器设备相伴的手,是座座营盘紧握钢枪的手,是亿万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双手。
飞临太空,人类暂时靠别了地心引力的束缚,但对景海鹏来说,身体会失重,心灵却永远不会。因为他坐标系,牢牢定位在国家、集体与责任中。
1998年,景海鹏从1500多名备选者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我永远都忘不了20年前举起拳头宣誓的那一刻。”见过了浩渺宇宙,已获得荣誉等身,但回忆起入队宣誓的那一刻,景海鹏仍然像当年那个热血沸腾的青年,“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2018年1月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之际,景海鹏与其他战友一起重温了入队誓词。
“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12个字里,凝结的是一个人为了梦想与忠诚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努力,挑战身体、意志力、年龄的极限:5年内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通过高强度训练以保证能在失去重力、大脑充血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不犯错误;对近千页的操作手册全部了然于胸,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上万次的练习……
“上午有三个小时的文化课学习,下午本来是身体训练,因为采访暂时调整。”景海鹏对媒体讲述了自己最普通的一天:“就这样过了20年。”
2016年05月18日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模拟组合体进行设备操作训练摄影:朱九通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用这句曾令无数青年热血喷张的名言来总结景海鹏的20年,恰如其分。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满怀信心地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对全国人民承诺:“身体和心理各方面状态都非常好,会更加认真、刻苦地训练备战,时刻准备接受党和人民的再次挑选。”
“你们也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为他们喝彩。”
经过长期训练,作为航天员的景海鹏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比常人要好出不止一个数量级。在镜头面前,他始终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令人时常有一瞬恍惚,是否英雄永远都是如此刚硬、果决,不知疲倦。
笔者的疑惑在采访进行到最后时打破。
“假设你有整整一个月假期,没有任何任务、压力,你会选择做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景海鹏有些愣神,他问记者:“一个月,没有任何事儿?”
得到确认后,他挺得笔直的腰背有稍许放松,眼光慢慢转向别处:“我想关掉手机,带着自己的家人,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什么都不干,就陪他们呆着,说说话,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
人们都知道景海鹏8年执行了3次载人航天任务,但却鲜有人知道,从1998年正式成为中国航天预备飞行员到2008年搭载神舟七号飞上太空,整整十年景海鹏没和家人度过一个春节,期间就回去过三次。
他说起了航天员之“苦”,“10年未曾尽孝,不能常常陪伴在老人左右。”
在谈到这个话题时,人们熟悉的那个志如坚钢、从容自信的功勋航天员暂时“隐身”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怀愧疚的儿子、丈夫、父亲。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英雄是有血有肉、有选择、有情怀的。景海鹏是性情中人,他的赤子之心,献给了宇宙和星辰、祖国和人民,同样也献给了家人和战友。
在记者提及同为航天员,但却因种种原因与载人飞行任务失之交臂的邓清明时,景海鹏的眼神敛入几分庄重,他说:“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由许多人共同保障完成,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还有和我们一起训练却没能完成太空梦的战友。”
他说:“除了邓清明,我们还应该记住这些名字:吴杰、李庆龙、陈全、赵传东、潘占春。我提议,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景海鹏一字一顿念出的名字,是我国首批停航停训的航天员,他们因种种原因无缘太空,这些名字也写入了厚重的中国航天史。
谈到过去的2017年,景海鹏用“感恩”、“收获”、“奋进”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但对不停奔跑的人来说,每个时间刻度都是起跑线。
“正在有序地备战空间站。”景海鹏平静地谈到2018年的打算,他为自己选择的路指向了一个更宏大的时代坐标——中国航天梦!他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文/樊帆)
总监制:钱蔚罗琴
监制:魏驱虎
策划:王敬东
执行策划:张莉
统筹:张莉李夏
文案:樊帆
后期:吕媛媛李夏
视觉设计:陈腾石天馨
技术支持:李慧邢明
摄像:高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