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者节缅怀牺牲在河北大地的战地记者

2023-11-29 695 0
作者: 杨天奇 安阳杰 来源: 红歌会网

  (杨天奇 安阳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往往是用来形容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这样一批新闻工作者,他们战斗在河北大地上,既是亲历者、见证者,又是一线报道的记录人。他们一手拿笔一手握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新闻工作的先河。在恶劣环境下,他们创办了当时最为精美的、记录敌后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新闻专刊。在河北地区创办的《晋察冀画报》《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已成为“民族的号角”,它真实记录了中华儿女誓死抗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也记录了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人民血腥的罪行,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珍贵历史文献。从此,战地记者的名字已经和他们毕生为之努力的作品一起,凝结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而为了记录在每一个光影交替不凡的瞬间,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仅新华社就牺牲150多位新闻战线烈士。

  2023年11月8日,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当天上午,为缅怀新闻战线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举办了“记者节缅怀新闻战线烈士暨烈士寻亲工作”座谈会。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党史研究室、省记者协会、省人民抗日斗争史研究会、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等相关代表及专家学者共20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曾任华北《新华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云

  一手拿笔、一手握枪的何云

  何云(1905-1942),浙江省上虞市人。曾任华北《新华日报》社长兼总编辑。

  早年何云曾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停学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华北敌后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并于1939年1月正式发行了《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1941年初,兼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使华北《新华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成为敌后根据地的坚强宣传阵地。华北《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是华北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敌后办报,条件极其艰苦。“铅字和子弹共鸣,笔杆与枪杆齐飞”这是新闻抗日战士的战斗生活的写照。华北《新华日报》传播党中央的政治主张,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太行山的四年零九个月里,新华日报社转战在太行山间在敌人的扫荡中、在激烈的战斗中报纸从来没有中断。共出版铅印报纸846期,成为华北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曾被朱德总司令称赞:“《新华日报》一张顶一发炮弹,而且天天在和日寇作战。”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