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农业机械化的两个方向


  当前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方向似乎已经出现了偏差。

  一

  2015年6月在湖北潜江调研,参加座谈会的市镇村三级干部的共识是,70多岁老年人种粮的产量比年轻人种粮的产量高,更比工商资本规模种粮的产量高。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年人种田“过细”、“负责”,他们的田间管理可谓不计成本,尽职尽责,反正他们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事做。老年人之所以可以种好田,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当前普遍的机械化和轻简便农业技术的推广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年龄大了,农活也干得了。潜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搞农业规模经营,这些老年人却不愿让出田来。老年人不丢田,工商资本也希望到农村种田,所以潜江绝对不存在土地抛荒的情况。

  在普遍机械化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也缩短了农忙时间。按潜江同志的说法,每年农忙也就十天左右,其他时间主要是田间管理。老年人有充足的空闲时间来进行田间管理,所以种粮产量高。老年人种田,有事情做,生活就比较充实。田间管理与捞鱼摸虾结合在一起,生产生活两不误。有农业收入,有庭院经济,有副业收入,农闲时就可以打麻将消遣,老年人当然就不会丢田了。

  潜江老年人种田,还种得好,也不会丢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潜江地处江汉平原,土地平展,适合机械化。主要的需要繁重体力的农业生产环节如翻地、插秧、收割都已经机械化,灌溉也很方便,所以年龄大的人也搞得了农活了。如果潜江是山区,机械化无法推进,所有主要的农业生产环节都需要肩挑人扛,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留村年龄大的农民缺少肩挑人扛所需体力,就一定会出现土地抛荒,更不可能有资本来流入这些抛荒的土地进行规模经营。资本进不来,一是地块本来就比较小,没有规模,二是没有机械化。若资本有能力进来山区种地,这些土地也就一定更加适合老年人来种了。

  山区被抛荒的耕地也并非完全不可以种,关键是要有资金进行土地整理,一是尽可能平整土地,小块并大块,以适合机械耕作,二是提供比较完善的水利设施。现在国土部试图推动农民退出宅基地以增加耕地,很多地方退出宅基地的成本达到每亩数十万元,而改造山区的抛荒地,一亩有一万元就可以改造得相当好了。中国至少有上亿亩有待改造的山区抛荒耕地,这些耕地只要投入比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改造好。国土部门以至整个社会却盯着农民的那块作为退路的宅基地,想方设法要农民将宅基地退出复垦为耕地种粮食。难道中国粮食已经紧张到非得立即要让农民退出宅基地来种粮的地步了?很奇怪。

  关于更加高寒山区的耕地抛荒,某种意义上这些地区本来就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而早就应该退耕还林了。

  丘陵地区的农田既不像山区那样难以使用机械,又不如平原地区那样适合机械化。有两个因素影响丘陵地区的农田机械化,第一个因素是丘陵地区的田块不如平原地区平展,往往比较细碎,小块,这对机械耕作显然不利。尤其是一些死角的田地,田块小,没有机耕道,机械下田很不方便;第二个因素则是因为,丘陵地区分田到户时,一般都是为了保证公平而将土地分得十分细碎,每户不到10亩地,却可能分在七、八上十处,农户机械化作业,机械就要到处跑,抽水灌溉也要到处架泵拉线,十分麻烦,且成本很高。如果结合土地整理对之前分散细碎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整合,丘陵地区的耕地就更便于使用机械,也就可以为老年人种田提供便利。

  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规模经营才能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以2亿多户小农为基础的农业是没有前途的,也是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这种观点还举例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没有人种田,所以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甚至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种田。现在的问题是,第一,抛荒的土地都集中在不便于耕作的山区,这些山区的耕地很难进行机械化作业。这些地区的土地一般小农都难以耕种的话,资本就更不可能进入去种了。资本要搞规模经营的耕地是山区以外的最好是平原地区的耕地。平原地区的耕地,老年人种粮的产量很高,且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丢田不种,所以根本不存在抛荒的问题。第二,中国2亿多户小农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中老年农民的数量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保持高位数,这些农民是愿意种田,也能种田,且除了种田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这样一来,中国农业要实现机械化就有两个方向,一是为小农提供服务的机械化,二是为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的机械化。

  当前农业政策包括农业机械化的方向显然是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为主要方向的。其中典型是,几乎所有土地整理项目将过去不太适合机械耕作的土地整理后都会引入资本来搞规模经营,甚至整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农业资源支农体系都是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为指向的。最近几年新增农业补贴也都优先支持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问题是,机械化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村中老年人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使农民甚至七十多岁的农村老年人都可以从事农业生产了。农业机械化和各种轻简便农业技术的推广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农业生产正变成适合中老年人的一项产业,这个农业产业与农民的退养状态可以结合起来,从而让季节性展开的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收割与农民的年节周期结合。退养状态的农村中老年人有的是时间来照看庄稼、田间管理。精耕细作的农业就一定是高产的农业。小规模的以中老年农民为主的农业同时又是应对越来越老龄化中国的一着妙棋。

  因此,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就不应该是向着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主要应当向着包括中老年农民在内的小农,要为小农提供机械化的服务,为他们提供轻简便农业生产技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化服务。土地整理、支农补贴也应当重点考虑服务广大的2亿多户的小农,而不是以所谓农业现代化为借口来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不能用来支持工商资本。

  当前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方向似乎已经出现了偏差。

  2015年8月23日上午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