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者庄严思索的时刻
“五一”崇拜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五一”是对劳动价值的顶礼膜拜,是对劳动精神这一真正普世价值的敬仰和歌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
这是一个劳动者庄严思索的时刻,这是一个劳动光荣和劳动神圣的祭坛,接受洗礼的劳动者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改造世界的力量。
“五一”和劳动者,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是最紧密的谱系连接。“五一”就像一条钢索,把全世界的劳动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只有在劳动最不光荣价值观的锈蚀下,这条绳索才会断裂。
“五一调休”上了热搜,碰巧又遇上了“苏修”余孽十天不调休的搅局,舆论瞬间炸裂。
人们为了应该休息几天争论得面红耳赤,却把这个即将到来的劳动者的精神图腾完全遗忘。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令“五一”尴尬的是,在它所庇佑的朝拜者那里,精神失落的“五一”正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所有毫无内涵和质量且又缺乏现实支撑的梳妆打扮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五一”已经失去了其自身的文化意义,由一个神圣的节日退化为仅仅只是一个假期。
作为假期的“五一”,失去了它的价值观和文化记忆。这样的“五一”,无法升腾起劳动光荣的情怀,更看不到对劳动神圣的传承和尊重。
“五一”式微的背后是劳动价值观的寂寥,是劳动光荣的沉沦。当崇尚劳动精神,尊崇劳动者不再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这种价值观变迁必将冲刷掉“五一”身上的全部光泽。
“五一”和劳动者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亲缘关系。当“五一”显露身形的时候,它的真正主人却躲得很远。他们中有多少人,哪怕一天的假期,都是想象中的奢侈品。
民主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都一个味道。“五一”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可口可乐,可惜有太多的劳动者品尝不到它的味道。
这是一个劳动最不光荣的时代,也是一个劳动者最仇视劳动的时代。他们把劳动看作是自己人生的失败和耻辱。无论是富士康的流水线,还是马云的996,如果你能从中寻找到劳动光荣的快感,那么不是天生有下贱的基因,就只能是精神出了问题。
私有化的经济结构中,常常有人说自己就是韭菜,其实还是看高了自己。你不过就是个耗材,是一个资本可以随时替换的“零件”。在资本眼里,你同其他要素一样,就是一个商品。把工人仅仅当作用资金购买的生产要素。这是最原始、最不要脸的资本主义。
劳动光荣的前提是公有制。近日发生的张乃丹,张煜医生的舆情事件告诉人们,即使像中国人寿,北医三院这样治病救命的公立机构中,在社会货币化的今天,只要是采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市场化道路,同样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和劳资关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