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战“疫”中,瞧瞧咱中医的位置
3月的武汉,芳草萋萋,樱花盛开——这座被病痛折磨的城市,开始渐渐恢复元气。
截至3月23日,湖北及武汉已连续5天没有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荡涤新冠肺炎“邪气”,中医力量功不可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迎战疫情,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超九成,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中医答卷”,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汉药中医医院医务人员配制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茶饮剂。徐培钦摄(人民视觉)】
只要有阵地,中医就能有作为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迎来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这支医疗队犹如暗夜里的一束火光,激发出中西医结合的新能量。
进驻金银潭医院,医疗队面临着棘手的难题:没有中药房,没有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剂,没有中药处方信息系统。在这片“不毛之地”,他们安营扎寨,全面接管南楼一病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的病区,成功开辟了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的战场,使中医药能够与西医协力合作,共同防控疫情。”
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药并用”。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成为防控新冠肺炎总体战的主旋律。
“寒湿疫在近300年来已很罕见,能否准确把握病机是对中医人的一次大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王永炎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助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挺进武汉,他最大的担心是“病因”能否看得清、“病机”能否抓得准、方药是否能见效。他提出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的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
组建中医病区,确定中医定点医院,中医队伍成建制介入,成为疫情阻击战的标志性事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三版到第七版,中医药方案日臻完善。
随着武汉疫情大面积暴发,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果断决策建设方舱医院。中央指导组专家张伯礼和刘清泉写下“请战书”,要求中医药进方舱、中医承办方舱。随后,江夏方舱医院交由中医接管,张伯礼任总顾问,刘清泉任院长。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江夏方舱模式”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