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承认疫苗防感染效果非常有限,别再“强制”接种了!
2022年1月23日,西安即将全面解封。
1月21日晚上,有朋友转来一张图,显示的是某地疫苗接种紧急会议通知,里面的要求看得人心里发紧——这是要抓紧年前及寒假时间再次加大力度推动(变相强制)3-11岁儿童接种疫苗了。这个《通知》来源不太清楚,但依据此前的很多事实,这个《通知》的真实性还是挺有可能的。
随后,笔者在微博也看到有北京的网友反映了这个情况,看来不假了。但这样做并不合理!
“群体免疫屏障”早就被海外众多国家证实不成立了,但我们却还有人总是用这个概念,要知道我们国家确实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屏障”,但并不是依靠高疫苗接种率建成的,而是靠群防群控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整套疫*情防控体系建成的!
2021年11月1日,韩国在完成接种率超过70%以后,开始实施“与新冠共存”的防疫模式。但这种防疫模式实施半个月左右,韩国首都圈便由低风险进入到“非常高”风险,新增病例快速上升,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数均大幅增加——那个时候的流行毒株是德尔塔。
韩国在这种情况下又撑了20来天,2021年12月14日,韩国单日新增逼近8000例,危重病例接近1000例,同时,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扩散加剧,韩国医疗资源紧张到“一床难求”。截至2021年12月15日,韩国共有2.6万名新冠患者被迫居家治疗,这些居家治疗的新冠患者因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一些会转为重症。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才不得不叫停“与新冠共存”模式,重新采取高强度的保持社交距离措施。
不止韩国如此,在韩国之前一些欧洲国家也采取了“与新冠共存”的模式,但是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从11月底,南非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很快,奥密克戎便向全球扩散,目前,欧美很多国家都是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双流行。这些国家有不少疫苗接种率都很高,有的已经达到90%以上,显然,并没有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
而且,奥密克戎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防奥密克戎感染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1月22日,多家媒体刊发消息:中疾控流行病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强,强在“通吃”,就是不管接没接种疫苗,奥密克戎毒株都可以感染。接种疫苗对于预防(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效果非常有限,虽然可以预防重症。它突破了疫苗的保护作用。防疫策略的进一步调整、完善是必要的,但是什么时候调整,怎么调整,现在不清楚,因为现在还没有“一招制敌”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