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双盲”的标准无法检验“望闻问切”的中医


  一直不敢谈论“中医”这个题目,因为据说这是一个割袍断义的话题,一旦讨论起中医,在朋友圈很容易掀起风浪,冲突对立之激烈,乃至于要彼此绝交。而我一向害怕麻烦,朋友又不多,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再加上自己也确实不懂中医,所以一直回避这个话题。

  但作为一个上了年龄的中国人,确实无法和中医绝缘,且不说小时候医疗条件有限、不知道看过多少次中医;光是被捂在被子里“发汗”治感冒就不晓得有多少回;而“阴虚火旺”、“阴阳平衡”这一类中医概念也早内化成了自己的保健观。所以,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得实话实说,中医或许无“科学”道理,但中医确实有实际疗效,而且似乎还很神秘,以至于许多江湖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到处贩卖神秘。人们总是很尊重“未知”,对于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东西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感,而正是这种“敬畏感”,又给了许多的骗子们机会,于是中医就成了滥竽充数、装神弄鬼的重灾区。随着骗子泛滥,而“科学”的医学又大行其道,中医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再加上国家医学管理标准也很“科学”,社会上正经的、纯粹的中医医生已经凤毛麟角。眼看着护佑中华民族生育繁衍几千年的中医,即将被骗子和“科学”联手绞杀,叹息一声,那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愧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

  中医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支撑中医的理论体系,几乎都被看成了“封建迷信”的糟粕,什么阴阳五行,什么易经八卦,什么天人合一,什么五脏六腑,什么经络穴位,这些概念在现代“科学”面前几乎被贬损得一文不值。而相反,支撑西医的则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可重复、可检验是科学的基本原则,这也符合人们的经验认知。所以,也难怪“科学”的西医能大行其道,“迷信”的中医却逐渐式微。但对于“科学”而言,目前唯一的问题是——中医很多时候有效。也就是说中医能治病,但为啥能治病,西方的科学理论无法解释清楚。若简单的将中医药归为“安慰剂”,“科学们”就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了,因为用其他的“安慰剂”并没有明显的效果,而只有中医根据中医理论开列出来的“中药安慰剂”才有明显效果;更特别的是针灸,这玩意儿更难用“科学”解释。对此,“科学们”的态度似乎是视而不见,反正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之所以一直在“科学”上面加上引号,是因为我认为目前人类对科学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大概十五、六年前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上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叫“世界非线性,科学不科学”,意思是这个世界是一套复杂系统,彼此关联、彼此影响,不能用简单的线性逻辑来判定是否“科学”。但这也是一个笼而统之的结论,同样也是在耍无赖。因为不具体,所以就找不出来错误。除了在话术上能左右逢源,对于肯定或者否定中医并无帮助。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三位搞复杂系统的科学家,而很多正统的物理学家对于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颇有保留,因为他们觉得这三位的科学成果不是很“物理”。而去年获得一半诺奖的帕里西就是因为“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大概就是对“世界非线性”科学表述吧。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古典哲学思想的重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哲学思想偏重宏观整体,而西方哲学思想偏重微观结构,在西方哲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典科学理论主要内容就是宇宙构成以及彼此之间的微观作用。 所以,用西方杀毒灭菌的思想来理解中医,会发现中医药啥都没有干,总是在“调理”,至于为啥最后病好了,那全是自己身体“抗”过来的。简单归纳一下,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就是帮助你自己身体能“扛过去”。这也是中医药对于慢性病效果明显,而对于那些急性病效果有限,因为急症基本上就不会给你时间让你身体获得“扛过去”的能力。

  拉扯了半天,还是回到标题上来。对于讲究“望闻问切”的中医来说,用“随机双盲”来检验,这有点驴头不对马嘴,也很不公平。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这个复杂系统还与环境密切相关,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个体来“随机”。中医之所以要“望闻问切”也是要明确整个系统的边界条件,甚至包括家居生活环境,家人是否和睦,因为“情志”也是影响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渡痴禅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