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破“7”背后的真问题和假问题
汇率市场惊心动魄,波谲云诡。
8月5日早晨,人民币汇率跌破“7”的心理关口,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蹊跷的是,当中国汇率迈向更加市场化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在8月6日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次近10年来的首次破七?
稳住心理 目光放远
一段时间以来,中美经贸问题无疑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外部因素。美国在经贸问题上出尔反尔,近日,特朗普总统又突然宣布将从9月1日对中国3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贸易问题和汇率问题交织和演化,对大家的心理预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央行更是在公告中明言:“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
令人关注的是“7”这个心理关口,一些人害怕,人民币如果守不住“7”,汇率是不是要“节节败退”?
当然不会。理性来看,7跟之前的6.9有多大区别呢?过去,中国经济面对外部冲击的时候,也有对GDP增速“保8”的情结。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上半年6.3%的增速也是一个比较平稳的速度、一个不低的速度,且含金量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个速度。
从20年汇率的长视角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既有过8块多的时候,也有过7块多和6块多的时候,现在又回到7块钱以上。央行打了一个比方,非常形象——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短期来看,汇率是一个价格指标,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中国的汇率制度是怎样的?标准表述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总体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有涨就会有跌。
也就是说,汇率的短期涨跌是常态,是规律。真正需要观察的决定汇率的长期因素。那么,什么因素从根本上、在长期决定汇率呢?
很简单,是基本面。从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来看,这些因素包括潜在增长率、一国竞争力等。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正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系统性风险,筑牢制度、科技、人才等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石,同时国际收支稳定,外汇储备充足,这些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根本支撑。
较长的区间来看,人民币仍然处于一个上涨通道。有国际清算银行数据为证——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是二十国集团经济体中最强势的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之一。
可见,总结过去,预判未来,人民币都有币值稳定的坚实基础。
“汇率操纵国”的标准是什么?
人民币汇率破七后,美国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符合其一贯的做法。
根据美国自己的标准,其在2015年颁布的《贸易便捷与贸易促进法》规定,判断一国或地区是否存在汇率操纵行为应满足以下三点:
第一,大量的对美贸易顺差:对美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
第二,巨额的经常账户盈余:经常账户盈余超过GDP的3%。
第三,对外汇市场的持续单向干预:对外汇进行多次重复的净购入,并且在12个月内的净购买额超过GDP的2%。
如果按标准细算,中国并不能称之为“汇率操纵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也指出人民币汇率大体符合基本面。翻开历史,无论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国始终坚持不搞竞争性贬值。
那么,为什么央行要强调“不搞竞争性贬值”?
在国际经贸摩擦史中,常常伴有“以邻为壑”汇率战。汇率战的目的是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本国贸易状况。而掀起汇率战的,往往就是美国。
上世纪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美国最先发动贸易战,导致各国展开“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的汇率战。事后证明,大萧条时期世界贸易指数下滑超40%,全球经济陷入泥沼。
上世纪1950—1990年期间的日美贸易战中,日元被迫快速升值,对内实行政策宽松化、金融自由化。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并无明显改善,日本则出现房价、股市暴涨后的泡沫破裂,被称为“失去的日本”。
以史为鉴。搞“竞争性贬值”是斗则俱伤的事情,中国也不会上美国的钩,重蹈日本的覆辙,让美国“故技重施”。
至于影响,美国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难免引发金融市场动荡,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并未雨绸缪。
由我不由美
汇率毕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指标,市场对短期的波动自然十分关注,人们常常引用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话:“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在短期,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十分重要。在成熟市场国家,这一政策工具运用得十分娴熟。在国内,中央多次提出做好“六稳”,其中就重点提到了“稳预期”。
来看一个细节。近期以来,央行与市场公众的沟通愈加频繁。8月2日(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开通官方微信公号,易纲行长就在致辞中表示将致力于“不断提升人民银行各项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这就是稳预期对于稳金融的作用。总体而言,近年来人民银行创新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箱,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日益体现出“以我为主”的特点。
在微观层面看,汇率双向浮动将走向常态,面临汇率风险的企业应专注于实体业务,通过外汇衍生品锁定外汇成本和经营风险上,而不是将精力过多用在汇率投机上。央行告诫:“即便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也难以预测汇率的走势”。
从宏观层面来看,宏观政策部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下,要进一步加大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减税降费、优化营商、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做好自己的事,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打牢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