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疫”传承发展伟大精神

2020-03-26
作者: 万鹏 任一林 吴兆飞 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万鹏 任一林 吴兆飞)战“疫”关键时期,人民网理论频道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的总结与传承”这一主题召开了第四场“云”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战“疫”过程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和担当开展深入对话。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精神是战胜疫情的强大支柱。专家们表示,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的“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越是艰险越向前”“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进一步丰富、进一步厚实和进一步深化,通过这次大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谱。要在战“疫”精神的传承中自警自励、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汇聚民族复兴磅礴之力。

  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积极方向拓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谈到,从整个过程来看,这场战“疫”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都在疫情发生的时候主动逆行,到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是这种举国体制,面对疫情共克时艰上下一心,才使得我们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历史已经铸就了厚实的中华民族精神底蕴。从现实来看,这次大考,不仅考验了我们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也是对民族精神、制度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的一次现实的检验。本次抗击疫情形成的精神就是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进一步丰富、进一步厚实和进一步深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考验,通过这次大考,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谱。

  “抗击疫情实践中展现的精神品质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来说,这些精神品质的认同和践行是逐渐形成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会峰对记者说,多难兴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不惧灾难的民族。在一次次共同面对灾难和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我们都能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逐渐形成了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舍小我顾大我的大局观和集体主义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14亿中国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国一盘棋、步调一致、守望相助,中国人民顾全大局,令行禁止、有序防疫、众志成城,最终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战中、在占据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土上,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韩振峰认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方面的精神内容;上下联动共克时艰,反映和体现了党的领导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作用的精神内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反映和体现了“全国一盘棋”体制优越性方面的精神内容;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反映和体现了全国十四亿人民面对疫情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精神内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接领导和指挥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除了靠我们党的领导优势、制度优势、人民参与等重要的因素以外,还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激励。

  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各地区前往湖北和武汉支援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闻令而动,坚忍不拔,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颜晓峰表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把握战“疫”精神的特性:从发生时机来看,这是在决胜决战之年的开局化解危机、战胜磨难的精神品质。从事件性质来看,这是在有效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考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我们从实践特点来看,这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精神品质,表明了这种精神的群众性、总体性和坚韧性。从主体角色来说,这是援鄂的医务人员、湖北的医务人员和武汉人民成为杰出代表和显著标志的精神品质。从覆盖范围来看,这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同时包含全党、全社会行为,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化的精神品质。从国际视野来看,这是我们国内防控与国际防控联为一体,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品质。也可以说,这次疫情防控是全球一体的一种行动,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具有全球性、国际性和全人类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面临很多新的历史伟大斗争,毫无疑问,这次疫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上经历的一次斗争,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没有被压垮,而是迸发出了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携手行动,打了一场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的阻击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郑敬斌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精神根基,便无法凝心聚力,它的发展和强大也就无从谈起。毫无疑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凝聚的精神为中国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助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品质,才形成了我们在此次疫情抗击战斗过程中,为世界所瞩目的决策力、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和守护力,也才使得中国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打得有信心、有底气。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特殊的战斗需要特殊的战士,生死搏斗中必然涌现英雄。这次抗击疫情中所体现的义无反顾、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谈到,这次抗击疫情中所体现的义无反顾、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疫情严峻之时,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很多人在党员模范作用带动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一个又一个入党宣誓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抗击疫情中展现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勠力同心等等,都是斗争精神的生动体现。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反映和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无私支援武汉的精神内容,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反映和体现了战斗在战‘疫’一线‘白衣战士’们救死扶伤、不怕牺牲的精神内容。守土有责调度有序,反映和体现了疫情防控中广大社区工作者坚守职责、群防群控、保稳定、聚民心的精神内容。”韩振峰表示,这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出的良好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它们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奏响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响曲。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表示,这种精神从党和国家层面来看,体现了不忘初心、救死扶伤的特征;从广大医护工作者角度来看,充分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特征;从国际层面来看,充分体现了四海姊妹命运一体的特征。这种精神一是体现在对工作、对同志的高度热忱上,二是体现在对技术精益求精上,不断通过技术的创新进步来推动我们工作向前发展,这是我们取得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初步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是先进的典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加以弘扬和光大。

  王炳林谈到,广大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不辞辛劳,日夜奋战,护理、治疗、抢救,他们全力以赴投入到与病毒抗争、与时间争夺生命的赛跑中。许多医务工作者放弃了新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主动请缨投入战斗,义无反顾、驰援湖北。医务人员顽强拼搏的事迹数不胜数,可歌可泣,充分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品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专家学者主动做好心理疏导,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确诊人员、隔离人员和病人家属;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和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真实记录了抗击疫情的动人场景;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于平凡中彰显伟大。隔离的是空间,不变的是情感,心相连、情相通,各界群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守望相助、传递爱心、真诚奉献。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强表示,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就是医护人员,他们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疫情防控,必须要大家一起来,众志成城,这也是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精神的一种延续。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在国际方面,这次疫情防控中,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向好的方面转变以后,中国立刻向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都是大爱与担当的体现。

  坚定信心、敢于作为的担当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王炳林谈到,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中央始终坚持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和多国领导人通话或会见,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使命和担当。

  张会峰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群体来说,小到个人、中到集体、大到国家,都应该有主人翁的意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个人来看,首先要点赞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这次战争的脊梁,是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最勇敢的战士、最可爱的人。从政府和国家的担当来看,全国各地政府从人财物上,搬家式、包干式的援助武汉、援助湖北,这既是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精神体现,也是一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的一种体现。面对这样重大的疫情,政府积极作为、果断施政,倾力投入,救人民于水火,这是我们最终战胜疫情的主导力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迅速落成使用,各地的医护人员以大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的奔赴前线。正是这种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担当精神,支撑了我们的战“疫”,突破千难万险,最终走向胜利。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当中彰显的精神品质,有的体现在国家、民族层面,有的体现在社会层面,有的体现在群体层面,有的体现在个体层面,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进行总结。”郑敬斌对记者说,是不是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准。这种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担当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中国大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从社会层面来说,有利于展现我们良好风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此次抗击疫情过程当中形成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态度是实现伟大价值追求的精神凝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源泉和精神指引。就个体层面而言,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破解现代社会的精神难题。毫无疑问,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当中形成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给养,今天应该大力弘扬这一伟大精神,从而能够充实和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破解社会的精神难题。

  作风优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疫情防控工作中,越是面对复杂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科技、卫健等多个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取得了积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

  胡敏指出,在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严谨对待疫情中暴露的问题,求真求实,坚持向科学要方法、向科学要答案。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与病毒战斗、同生命赛跑,协同开展科研攻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科学防治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科技战线迅速行动,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广大医务工作者、科学工作者集中精神,集中一切有效力量,集中一切资源研制药物,掌握疫情机理。通过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各类的科技手段、医疗手段,包括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夯实了打赢这场硬仗的信心底气。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坚持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应急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边救治、边总结、边改进,将论文“写”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救死扶伤的职责,展现了新时代医务人员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

  王强认为,新冠病毒肆虐的不确定性,暴露出人类认知的有限性。疫情可怕,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无知和恐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科学是最有效的武器。只有讲究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才能正确抗击病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攻关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作头等大事,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一方面,从疫情的个人防护到病例的科学救治,从疫情的精准监测到及时预警,从疫情防控科技公关到治疗药物的研究,都需要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和最新科技,提升科学化防控水平。另一方面,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要理性认识再深化。疫情越是凶猛,越需要冷静的头脑、理性的策略。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举措、最科学的手段,安定人心,稳定生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传承伟大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伟大精神是战胜疫情的强大支柱,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精神,不断增强我们战胜磨难的决心和信心。王炳林指出,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我们夺取伟大胜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弘扬伟大精神的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伟大精神在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依靠人民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人民群众作用的发挥需要坚强的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的核心力量。

  “对于全国来说,通过总结和弘扬疫情防控中表现的精神,有助于凝聚人心,丰富中国精神内涵。”张云飞表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宣传教育中,这一精神是很好的现实素材,值得深挖掘、深思考。从研究角度来看,各领域各时期的精神要融会贯通,要把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系列精神统筹考虑,从实践角度看,个体要以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传承伟大精神,奏响时代强音。理论研究拓展精神内涵,个体实践展现精神硕果,双向发力,从而在战“疫”精神的传承中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在精神传承中铸就民族魂魄,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使中华民族能够真正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胡敏认为,传承伟大精神,有助于我们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精神陶冶下做到自警、自励,深刻理解医务人员、志愿者、解放军战士等一线战“疫”群体的行为选择,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民族的进步和全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供给,使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凝结成的伟大精神成为我们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强大支撑,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郑敬斌结合自身研究实际,号召理论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研究、总结精神的理论重任。他认为,当疫情防控阻击战马上要取得一个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可能更加需要理论研究者对过程当中的实践作出经验总结,并把它上升到一个一般规律的层面。后续,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这一精神,鼓励全国人民在实际行动中自觉践行和努力弘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的宝贵精神,将精神的力量变成物质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凝聚力量。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