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住房模式”有什么魅力,连深圳也要学?
近日,一则“深圳提出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新闻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凡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的榜样,未来深圳市60%的市民将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
什么是“新加坡住房模式”?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1
什么是“新加坡住房模式”
所谓“新加坡住房模式”,简单来讲,就是鼓励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阶层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少部分高收入人群通过市场方式来解决住房。
与其他发达国家以公共租赁或房租补贴相比,“新加坡住房模式”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它源自新加坡的开国领袖李光耀“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在李光耀看来,只有当国民真正拥有国家的一部分时,保卫家园和保卫国家的概念才能真正联系起来。
为了建设、分配和管理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建屋局、HDB)。新加坡所有的公共住房均由建屋局负责规划兴建,以优惠价格出售(少量租赁),让居民分期付款购买。同时,政府会给符合条件者提供各种购房津贴。
▲图为新加坡著名的一处组屋 —— 达士岭组屋 。
政府公共住房又称“组屋”,一经购买,组屋的产权就属于居民,年限99年。组屋的户型以“四房式”“五房式”(相当于中国的“三居室”“四居室”,室内使用面积在90到120平方米之间)为主,占比约75%左右。
当然,也有可供租赁的组屋(在其他国家被称为“廉租房”),只不过占比非常小,仅为5%左右,而且户型多以“一房”和“二房式”为主。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新加坡全国的常住居民,包括永久居民在内,82%以上的家庭都住在这种被称为“政府组屋”的公共住房中。新加坡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解决住房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
2
为什么新加坡人更愿意住组屋?
毫无疑问,组屋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相对优惠。
众所周知,新加坡多年来稳居“全球房价最贵城市”排行榜前十行列,其商品房价格之贵,由此可见一斑。相比之下,组屋最大的特点是有政府津贴,房价相对商品房要廉价很多,只要收入稳定,并且购买与自己收入相当的户型,购房不会成为负担。
▲阳光照亮新加坡梧槽坊色彩鲜艳的组屋区。图源:新华网
此外,组屋周边配套齐全,生活便利。新加坡的中小学,社区医院,诊疗所和商业及社会服务网点,基本都围绕组屋的区域布点。新加坡300多个公园,大部分都在居民区内或者附近。工业园区附近一般也都有配套的居民住宅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