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出大招!
中新财经4月6日电 (记者 李金磊)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为什么要制定《金融稳定法》?
《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共六章四十八条,分为总则、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处置、法律责任、附则。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部法?起草说明解释了制定该法的必要性,这是健全我国金融法治体系的迫切需要,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及时总结重大风险攻坚战经验,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风险的突发性、外溢性、复杂性、关联性强,一旦发生传染蔓延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有必要制度先行、未雨绸缪,建立权威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金融稳定法》是维护金融安全的法律基石,将为我国金融安全稳定提供基础性法律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金融稳定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统一协调的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有力促进新时期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法制化、常态化,有效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资料图:中国人民银行。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金融风险处置责任如何分工?
前期处置实践表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失效、经营模式粗放,以及部分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违法违规占用金融机构资金,是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也需进一步落实和强化。
《金融稳定法》压实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主体责任,强化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义务,加强对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准入和监管要求。
根据征求意见稿,被处置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承担风险处置的主体责任,被处置金融机构应当穷尽手段自救、切实清收挽损,被处置金融机构的股东依法吸收损失。
此外,《金融稳定法》还压实地方政府的属地和维稳责任,及时主动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压实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切实履行本行业本领域金融风险防控职责,严密防范、早期纠正并及时处置风险。人民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处置金融风险钱从哪里来?
处置金融风险需要投入财务资源。2008年以来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均强调,处置风险要先由金融机构自救纾困后采取外部救助,减少对公共资金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