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总体稳定

2022-03-09 1014 1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网

  3月8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文称,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增幅总体稳定。从国际上看,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以相对较少的债务增量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等因素共同推动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为加大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一、2017年以来我国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2017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增幅总体稳定,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比2012-2016年年均增幅低8.6个百分点。2017至2019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在253%左右,初步实现稳杠杆目标。2020年疫情暴发后,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至280.2%。2021年回到272.5%。

  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美国(281.1%)、日本(416.8%)、欧元区(282.1%)杠杆率分别比2019年末高26.0、36.4和25.0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杠杆率比2019年末高19.1个百分点(275.1%),增幅比美、日、欧元区分别低6.9、17.3和5.9个百分点,增幅相对而言并不算高。

  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创造了空间。

  二、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等因素共同促进我国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一方面,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是宏观杠杆率企稳的关键所在。名义GDP是宏观杠杆率计算的分母,其增长快慢对于杠杆率变化有重要影响。2020年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一度明显放缓,导致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对稳杠杆作用突出。2021年我国名义GDP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加快10.1个百分点,推动宏观杠杆率恢复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另一方面,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以可控的债务增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一是政策有力。2020年共推出9万多亿元货币支持措施,引导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同时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出台规模性纾困措施对冲疫情影响。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得当,形成合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了经济大盘。二是政策有度。货币政策保持了前瞻性、连续性、稳定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继续为经济稳步恢复保航护驾。得益于此,我国非金融部门债务增长相对稳健、可控,2021年总债务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比2009-2019年总债务增速平均值低约7.3个百分点。三是政策有效。货币政策始终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注重提高精准性、直达性,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此外,近年来金融风险攻坚战遏制了脱实向虚、盲目扩张的势头,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增效提质。这些措施共同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助于疫情以来我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

查看余下4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