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旧用工模式
铺天盖地的汽车行业新闻聚焦于讨论汽车品牌、销量、价格、车身外观,或是市场竞争情况、头部车企的发展盛况,却没有对工人处境全面和详细的报道。本次调研中所发现的工人工作时间长,社保待遇缺失、工作不稳定等问题并不是新的问题。
一、报告背景
新能源车[1]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新能源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车(BEV),太阳能、燃料电池车(FCEV),增程式电动车(REEV)等。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车[2]出现于19世纪中期,于燃油汽车出现之前。但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中,由于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等,燃油车的发展速度反超电动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争相发展汽车工业,汽车产业成为欧美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汽车的研发、制造和生产也以西方世界为中心。20世纪50、60年代,韩国、日本开始挤进竞争激烈的国际汽车市场,成为新的汽车制造大国。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外国资本和先进生产技术,汽车产业迎来新的发展。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3]。
如今,随着产业的重新升级,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出现新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以美国新能源头部车企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推动着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德国宝马、奔驰等推出豪华型纯电动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智能纯电动汽车在近十年间的发展速度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各个车企和品牌不断进行激烈的淘汰赛。车企之间的竞争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波动,汽车工人的就业状态、雇佣关系、劳动条件等随行业的变化而变化。2024年4月中旬,特斯拉全球裁员10% [4],受影响的员工超过1.4万人。2024年5月初,新能源车企理想进行人员优化 [5],涉及员工超过5600人,整体员工比例超过18%。被裁员工后续处境如何?人们惊叹于资本的扩张、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同时,可了解到的汽车产业上下游工人的劳动状况信息却十分有限。
二、调研主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珠三角地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厂工人的劳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工厂工人的雇佣模式、劳动条件、车间管理和工人的就业状态。
三、调研对象和方法
研究小组在2024年上半年走访了珠三角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区,对车厂的一线工人(24人)、基层管理人员(5人)和生产技术人员(7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访谈总人数为36人,所有访谈均采用文字方式记录,报告根据访谈得到的一手资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