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不断!这个"台独党"撑不下去了?今天,其党主席辞职了
“美国在搞‘香港版颜色革命’!”美国势力频频插手香港事务,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到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议员卢比奥,从驻港澳总领事馆的部分外交人员再到华盛顿的一些智库、非政府组织,他们或“无视事实、颠倒黑白,毫无根据地诋毁中央和特区政府,向极端暴力分子发出严重错误信号”,或邀请“祸港”人士访美,为其站台、帮其发声,或打着“协助寻找香港民主和政治改革新途径”的幌子,通过资金支持“占中运动”。香港回归前,美国就把香港作为对华“软遏制”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的体现是在香港推行西方的意识形态,搞暗中渗透。如今,美国已公然插手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对此,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的反制,相信中美在香港问题上不会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驻港总领事“离任前的疯狂”
“香港是贸易、企业、自由和全球相互依赖的象征。游客为时尚、美食来到这里。全世界使用你们的电子产品并观看你们的电影。想要到处旅游的美国人都希望来到香港……这座伟大的城市总是让我感觉它变得更丰饶、更新和更不一样……”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香港时曾留下很多溢美之词。他还引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话说,“我们的自由就是对更美好事物永不停止的寻求”,因此“希望你们知道美国认为香港不仅对中国,也对亚洲、美国和全世界至关重要”。而如今,一些美国人越来越把香港作为一张打压和遏制中国的“至关重要的牌”。
回顾美国同香港的关系,《香港与冷战:英美关系1949—1957》一书这样写道: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意识到自身在香港的地位将变得脆弱,“担心可能遭到中国报复”,因此坚持要求美国接受香港的角色,并保持慎重,尽量不采取(同中国的)对抗性行为。尽管华盛顿的最高决策者认为,为让美国在亚洲其他地区的利益得到英国支持,香港只能是个“筹码”。但在冷战期间,美英政府在谈论香港问题时还是会经常产生争执。
冷战期间,杜鲁门政府加紧对中国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活动的部署,并通过美国新闻处驻香港办事处搞一系列小动作。“香港美新处”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广播、电影、媒体、图书出版等宣传途径,制造反共反华情绪,营造支持美国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氛围,激发香港民众对新中国政权的不满等。由于“香港美新处”在香港进行广播受制于英国,因此,它主要借助了香港两家本地电台——“丽的呼声”和“香港无线”的力量,由它们代为播送节目。1957 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美国对香港政策》,该文件系统地阐述了利用香港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目标和措施,并被美国总统签署。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