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彩电冰箱就算中产?专家:印度赶上中国消费能力还需15至20年
编者的话:“我们在印度的销量将以每三至五年翻倍的速度增长。”3年前,福特汽车印度分公司总经理这样信誓旦旦地表示。前两天,福特却黯然宣布将关闭在印度的车厂。它成为近年来继哈雷戴维森、通用汽车后第三家在印度“折戟”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很多分析认为,印度需求乏力是福特“打退堂鼓”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拥有13亿人口的印度市场是众多跨国企业高管眼中的“香饽饽”,他们认为,这个国家拥有再现中国中产阶层扩张、消费水平迅速提升的潜力。然而,目前的现实距离这种期待仍然遥远。虽然从一些数据看,印度中产阶层的规模很大,有1亿至3亿人。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内部差异很大的群体,其“上限”很高,“下限”很低,甚至“脱贫”就能被视为迈入中产阶层的门槛。如今,众多印度中产民众的生活更是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临“降级”威胁。本来对印度市场寄予厚望的一些国际企业可能将更加失望。
星巴克在中印:5100与220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尽管福特汽车进入印度市场已有近30年,但数据显示,其8月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仅为1.4%。福特的竞争对手法国雷诺、日本本田和日产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它们在印度的市场份额都不足3%。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小型、价格亲民汽车的日本铃木汽车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它们在印度新车销量中占据60%的份额。
“这个国家既有巨大的可能性,也存在重重阻碍。”美国《纽约时报》称,长期以来,全球制造业巨头将印度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视为可争抢的对象,加上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莫迪政府吸引外资的努力,跨国企业跃跃欲试。然而,需求一直乏力,新冠肺炎疫情后更是如此。印度《今日商务》称,第二波疫情来袭后,印度汽车销量骤减70%。
印度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不强,并非疫情后才出现的现象。英国《经济学人》2018年曾刊文说,对印度消费者寄予厚望可能意味着要面临失望。
看看几个例子。电子产品方面,据印度《经济时报》近日报道,苹果公司在印度的收入仅占其全球营收的1%,其智能手机的印度市场份额低于5%。服装品牌方面,截至去年6月,Zara的母公司Inditex在印度开设22家门店。统计网站Statista显示,该西班牙服装零售集团在中国开设的门店至少600家,印度的门店数少于哈萨克斯坦、摩洛哥、黎巴嫩等国。餐饮方面,美国咖啡品牌星巴克曾表示为印度市场制定了“宏大的计划”,不过,它至今在这里的分店仅220多家。2020年是星巴克在印度开设新店最多的一年——39个。2016年至2017年,星巴克仅以每月一家新店的速度在印度扩张,同期在中国,平均每15个小时就开设一家新店。截至目前,中国拥有超过5100家星巴克门店,遍布200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