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首次访华,中美谈的怎么样?
紧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的脚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来了中国,于8月27日—30日展开了她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
这是雷蒙多本人任内的第一次“中国行”,也是时隔七年美国商务部长的再度访华。
访华期间,雷蒙多与多位中国高级官员进行了会面,包括国务院总理李强、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商务部长于28日举行会谈,并宣布在两国商务部之间建立新的沟通渠道。
双方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由中美副部长级和司局级的政府官员组成,并有企业代表参加,以寻求解决具体商业问题的办法。此外,双方还启动了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作为解释各自出口管制制度和改善沟通的机制。
雷蒙多这次来华谈的怎么样?中美经贸互动到了什么阶段?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围绕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进行解读。
观察者网:雷蒙多此次访华,与多位中国高级官员进行了会面。总体来看,您如何评价她的这次中国之行?
吴心伯:总体上来说,雷蒙多这次访华跟中方进行了比较充分和实质性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对彼此的政策、立场和诉求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也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和具体的成果,例如建立沟通机制,推进人文交流、旅游等等。所以应该说,这次访问有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观察者网:雷蒙多是今年6月以来第四位访华的美国高级官员。我注意到,她此前已经多次透露出访华意愿,此次是“应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邀请”访华,而之前的布林肯、耶伦和克里都是“经中美双方商定”。对此您有什么解读?
吴心伯:从技术层面解读,“经双方商定访华”表明是由美方自己提出要来访问,经中方同意后,双方商定访华的具体安排。“应邀访华”表明不是美方自己提出,而是受到中方邀请而来。从政治上来看,与“双方商定访华”相比,“应邀访华”表明中方的态度更加热情,期待并欢迎雷蒙多访华。
观察者网:从会后双方的通稿来看,中美之间取得了一些具体的成果,包括中美两国商务部之间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启动了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等等。对于这次达成的这些具体成果您有何评价?
吴心伯:我认为,中美双方在经贸问题上的互动,现在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以线上和线下的对话、沟通、见面为主,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立场关切,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