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靠不住”的美国,在中东火上浇油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的第五次中东行8日落下帷幕。美国国务院称,布林肯此访希望在加沙地带实现人道主义停火,但在他出访前和出访期间,美英却对也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进行空袭。华盛顿一边试图“灭火”,一边“火上浇油”,这种矛盾的政策正是近期中东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地区长期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杰尔吉斯日前发文称,如今的中东显得比它在现代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不稳定,西方的战略已经是巨大的失败,而这一失败的影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全世界的负担。
“9·11”是个分水岭,从有限介入到全面介入
以2001年“9·11”事件为分水岭,美国中东战略可分为清晰可辨的两大发展阶段。从二战结束到“9·11”事件之前,美国在中东奉行的是维持现状的均势战略,对中东事务的介入相当有限,中东地区动荡程度也相对有限。然而在“9·11”事件之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从有限介入转向全面介入。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将恐怖主义锁定为最大威胁,并将中东作为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在美国看来,要想根除恐怖主义,就必须对中东进行全面改造,因此美国决意颠覆中东地区秩序,全面介入中东内部事务,将反恐战争、稳定伊拉克、遏制伊朗、推行所谓“民主改造”一锅烩,彻底整合中东秩序。
这一时期,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战略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通过发动战争建立亲美政权,进而实现地区霸权。2002年9月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大幅降低了美国动武门槛,表明美国已完成了通过武力征服称霸世界的政策转型。2001年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就是这种打着“反恐”旗号进行的霸权战争。美国在中东霸权战略内容之二是推行所谓“民主改造”,将美国的影响范围从外交延伸到内政领域。这种新政策最明显的体现就是2004年推出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从结果看,美国这种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政策,极大地破坏了中东原有的政治生态,使中东动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首先,频繁的战争打破了中东原有的地缘平衡,为中东全面动荡和权力争夺埋下隐患。冷战结束至今,美欧先后发动5次大的地区战争,包括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华盛顿本想通过所谓“破坏性建设”的方式,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但却使遭受军事打击的中东国家元气大伤。伊拉克不仅一度出现混乱,还出现“伊斯兰国”这样的极端组织。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介入叙利亚内政,使叙利亚危机迅速升级为全面内战,并造成该国1200万人流离失所,半数城市被毁,大量良田抛荒,经济倒退30年到40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