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非法“坐滩”仁爱礁,菲闹剧必将惨淡收场

2024-03-08 1357 0
作者: 肖岩、陈子帅 来源: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约记者 肖岩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3月5日,菲律宾两艘运补船、两艘海警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再次擅闯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的军舰运送物资,中国海警依法对菲方船只采取必要管制措施。《环球时报》记者梳理中国海警局2024年以来的维权执法公告发现,其中一半以上都与菲律宾有关。从去年8月开始,菲律宾高频率在仁爱礁及其附属海域开展挑衅行动,并炒作所谓“水炮事件”和“撞船事件”以向中国施加舆论压力。面对菲方挑衅,中方作出强力反制,并公布现场视频有力回击外媒攻击抹黑。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国是最早对仁爱礁进行命名并将其纳入行政管辖版图的国家,而菲方却企图通过非法“坐滩”实现对仁爱礁的永久占领,并在美国的煽动和支持下屡次背信弃义、碰瓷作秀。有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方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两个层面让菲律宾彻底明白中方的底线所在,并对菲加强骚扰其他岛礁的侵权动作保持高度警惕。

  早在明代,中国渔民就为仁爱礁命名

  仁爱礁位于北纬9°39'到9°48'、东经115°51'到115°54'的范围内,是一个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的环礁。仁爱礁作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属于中国领土。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在南海航行,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南海诸岛。

  中国是最早对仁爱礁进行命名并将其纳入行政管辖版图的国家。西方将仁爱礁称作“Second Thomas Shoal”,即“第二汤姆斯礁”,他们认为是英国探险家汤姆斯·吉尔伯特于18世纪80年代“发现”仁爱礁的。但在此之前,中国南海渔民就一直将仁爱礁作为重要的捕鱼场所和避风地,在明代以来渔民们使用的航海手册《更路簿》中,仁爱礁因其地理特征被称为“断节”,这是因为仁爱礁在低潮时会大部分露出,北半环较为完整,而南半环断成数节,形成若干礁门,这一命名传统已延续千年。1935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接受了仁爱礁的英译法“汤姆斯第二滩”。

  在20世纪以前,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并未遭遇挑战。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曾非法侵占中国南海诸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将仁爱礁正式命名为“仁爱暗沙”。1948年,中国公布《南海诸岛位置图》,明确把南沙群岛整体划入中国版图,并将“仁爱暗沙”标注为南沙群岛一部分。中国南海网的公开资料显示,这一立场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认可,多张美欧等国出版的地图均将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海诸岛绘制为中国领土。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