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6任,英国首相成了“走马灯”?
(一)
英国工党党首基尔·斯塔默近日正式接任英国首相,成为8年间第6位英国首相。
与欧洲大陆乃至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明显右转的趋势不同,此次英国迎来的是14年未有的“左翼回归”,沉寂多年的工党席卷411个议会下院席位,远远超出326席的半数。
从历史上看,在二战以来的英国大选中仅有布莱尔赢得比他更多,斯塔默气势如虹的胜利和走马执政的雷厉风行,为多年来罕见,也恰恰在顺应其竞选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改变”。
(二)
此次政坛“变天”,可谓是英国民众对十几年来积弊特别是脱欧以来国内种种冲击和动荡的集中爆发,再一次证明了当前英国发展趋势与民众获得感、安全感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这集中体现在经济和社会领域——
从经济上看,自保守党2010年上台以来,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动荡和经济全球化衍生的产业变革趋势,英国历任首相实际上都在继续以撒切尔式的新自由主义范式来开药方。一方面是不断制定更倾向于大企业和富人的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削减公共开支特别是医疗、教育等领域公共服务开支,从而期待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及“涵养经济动能”来促进增长。
无论是卡梅伦时期的紧缩财政,还是特拉斯短命政府提出的“迷你预算”休克疗法,实则都在不同程度上遵循这一逻辑。然而,英国这种政策选择并未取得其预期的经济增长,以及以“涓滴效应”惠及普罗大众的成效,反而呈现经济增长乏力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的糟糕局面。
2010至2023年期间,英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23年更是低至0.1%,成为全球表现最糟糕的经济体之一。英国的阶层和地区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也在不断扩大:2021年英国基尼系数高达32.4,高于大多数的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国家;英国最富有的10%家庭所拥有的财富占比一直在上升,2021年已达到57.1%;处于财富排名后50%的英国人财富占比只有4.6%。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在考虑通胀因素后,2023年英国家庭收入将回落至2013年水平,降幅为7%,为1956年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
根据工党财政大臣里夫斯在去年5月就英国经济发布的报告,伦敦及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创造了英国绝大多数的经济增长,而英格兰西部、北部以及英国绝大多数地区生产力水平远低于英国平均水平,同时落后于欧洲大陆和美国,里夫斯将这种情况形容为“双轨英国”。
(三)
随着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能源危机等冲击纷至沓来,英国经济和社会所面临的张力在明显加剧,并使得中下层民众遭遇最为严峻的冲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