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到底由谁承担?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向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全球哗然,美国国内反对声也此起彼伏。 《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远举日前刊文称,美国消费者将因这场关税战付出沉重代价。
文章全文如下: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反制后,美国超市物价暴涨30%,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4月2日下午,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写道,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说:“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库班说,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归咎于关税”。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当年价格并轨,老百姓觉得东西要涨价,纷纷去抢购。
美国大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从下周开始,大豆将在中国面临60%的关税,这是2018年关税的两倍。该协会估计,美国豆农每年将损失59亿美元,而在2018年,获得更多进入中国机会的巴西豆农将成为最终受益者。
政客可能撒谎,行业协会可能也只在乎自己行业的利益,但资本市场肯定不会撒谎,会真实地反映整个经济的趋势。
4月4日,由于市场担忧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贸易冲突升级,继前一日暴跌后,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续大幅下跌。
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说,美国消费者将要承担这个税负。而把特朗普选上去的那部分美国老百姓,一部分围绕特朗普的美国官员则认为,是出口国承担。
理论上,这不是一个复杂问题,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早已经分析得清清楚楚了。但应用到现实,往往却会出错。
4月6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表示,已经有50 多个国家主动联系特朗普政府,寻求开启贸易谈判。他表示,这些国家愿意谈判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关税的负担大多落在自己身上。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会对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供应是非常缺乏弹性的。
关税由生产者承担,还是由消费者承担,因产品而异,取决于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种产品需求越富有弹性而供给越缺乏弹性,关税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需求越缺乏弹性而供给越富有弹性,关税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简单地说,消费者“不得不买”,那就消费者承担得多。生产者,不得不生产,不得不卖,那么就是生产者承担得多。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游艇、私人飞机、珠宝、皮革、豪华轿车这类奢侈品征收新的奢侈品税的提案。支持这项税的人认为,这些奢侈品全部由富人消费,这种税也必然由富人承担。向富人收税以补助低收入者,平等又合理。但实施之后,富人没抱怨,而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的工人,反而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