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又出来胡说八道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欣称“整体来看中国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居民存款远远超出房贷”,这一言论引发争议。
有记者联系到陈欣,他回应称此事系“断章取义,引发社会误解”。
那么,陈欣到底说了什么?让我们来完整还原一下。老百姓为什么反应这么大?我们也拿数据来说话。
普通人更能代表整体
陈欣为了证明网友的“断章取义”以及自己的清白向媒体提供了自己的发言全文,我一字不动摘录如下:
“整体而言,中国并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因为居民的存款总额远远超出房贷,但是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分化问题。
2023年1月10日,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户存款累计金额超过120万亿。中国房贷的总量,其实是远远低于居民存款总额,只是背房贷的人和拥有存款的人不是同一拨人,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面临的压力不一样。”
陈欣的表达分为两层,他说总体压力不大,但又说有严重的结构分化。他把一件事情的两面都说到了,他觉得自己很高明,没有任何漏洞。
可是作为普通老百姓,谁会在乎整体的压力?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压力。换言之,他们只在乎“结构分化”。
没错,住户存款累计金额超过120万亿了,可是有多少是普通工薪阶层、中产的存款?
我们还是拿数据说话,招行的数据是可以做参考的,招行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
千万级以上的富人,占比0.07%,持有31.28%的财富,人均资产金额为2813.38万元;
50万元以上、1000万以下的中产,占比2.18%,持有50.10%的财富,人均资产金额为151.53万元;
50万元以下的普通人,占比97.75%,持有的财富仅有18.62%,人均资产金额仅为1.25万元。
我想问一下陈欣教授:谁能更代表整体?是占比0.07%的富人?还是占比2.18%的中产?又或者是占比97.75%,人均资产金额仅为1.25万元的普通人?
很明显,是普通人更能代表整体,那么,他们压力大不大?这还用说吗?
其余银行的情况也差不多,富人是少数,毫无疑问,中产和普通人才是房贷的主力军,一些高收入中产确实没压力,但他们也只是极少数。
所以,陈欣的所谓“整体而言,中国并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因为居民的存款总额远远超出房贷”,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富人的存款和普通人毫无关系,富人不会替穷人去还贷。
用“居民的存款总额远远超出房贷”来论证房贷压力不大,恐怕陈欣的小学数学老师都要拍案而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