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文艺路在何方:浅析孙悟空形象的历史演变
编者按1 从来没有资产阶级自由派所鼓吹的“独立文艺作品”,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代表某个阶级的意志为其进行宣传,近期的《黑神话悟空》就是由资产阶级组织生产制造,由各大资产阶级媒体不遗余力进行宣传而产生的文艺作品及其舆论现象。 而被借用的“孙悟空”也被阉割去了革命性与群众性,只留下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式的个人情绪的宣泄和个人个人英雄主义的神话。正如文中所说,要用无产阶级文艺代替资产阶级文艺,其关键同样是要拥有类似资产阶级的高度组织化生产和宣传的能力,这便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也只有依靠这一点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2 :孙悟空深入群众喜爱的原因,除去其玄幻的一面,离不开“齐天大圣”这个词,大圣之所以是大圣,正是其敢于反抗“天庭”的斗争角色,但无论是西游记还是黑神话,大圣最终都只是被体制驯服的产物,这正是资产阶级文艺的体现,作者极力创造一个抗争的主人翁,但最终必然只得服从于体制。
虽然《黑神话.悟空》的热度渐渐散去,但是游戏的争议以及对于游戏里孙悟空形象的讨论仍未停止,可见得,无论是孙悟空这个文学形象,还是《西游记》这部作品,都在赛里斯的人民群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次,笔者就想借这个机会,结合马列毛主义和历史,从《西游记》原著谈起,探究孙悟空形象在历史中的变化,以及分何黑神话中孙悟空形象。
(由于《西游记》最初的成书过程复杂,经历了多个不同版本的演变,在这里笔者讨论的西游记仅为由吴承恩编纂的,流传最广的版本百回本《西游记》)想要探究孙悟空这个文学形象,我们先要明白,原著《西游记》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西游记原著是本怎样的小说
《西游记》是一部在古代民间文学基础上,由其编纂者吴承恩进行集大成再创作的神话小说。它结合了民间传说和个人创作,也展现出了吴承恩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有限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先,《西游记》是古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成果。可以说,没有关于《西游记》的民间文学,就没有吴承恩的《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源于历史上陈玄奘的真实经历,《大唐西域记》就是他口述西行见闻而成的作品。此后,取经故事不断演变,各种版本不计其数,并从宋代开始就于民间广为流传。当然,在吴承恩之前,西游记版本众多,且部分相较粗糙简单,吴承恩将其汇总在这基础上进行集大成的再创作,使其规模更巨大,艺术更加成熟,也是功不可没的,两方是互相成就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