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逃不过这“三座大山”
政治遗产,年龄和PTSD,是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上的“三座大山”。
撰文丨连清川
特朗普再次当选了。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互联网,对峙似乎依旧在持续。《纽约时报》的社论耸人听闻:美国人民做出了一个危险的选择。
广场上的评论,无论来自左右,都是一派绝对性的论断:特朗普的新任期,会是“动荡”的,“世界巨变”,“特朗普复辟”,等等。
首先我必须承认,虽然我并没有做出明确的预测,而认为双方选情会非常胶着,但是我还是认为贺锦丽(卡玛拉·哈里斯)的胜选概率会更高一些。
我的观察是失败的,所以,只能从马后炮的角度,去看这场大选,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
01
这首先是一场技术性的胜利。
多数的观察者更多地会从“美国人民的选择”角度去定义这场大选。但这不完整。
美国大选从来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政治游戏,从初选到动员,从线下到网络,从策略到执行,从形象到语言,选举技术已经精细到头发丝。这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准备。在以往的历届大选中,两党的候选人都用了一年多甚至长达两年的时间来准备。
但是,2024年美国民主党显然犯下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临阵换将。
老拜登的恋栈显然要在民主党的这场失败中承担相当大的责任。拜登4年执政期间,对于他的年龄和健康问题,一直是大选焦点。但是,一直到7月份他才在民主党和社会整体舆论的“逼宫”之下退出大选,而留给贺锦丽的时间不过短短4个月。
没有一个候选人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打好一场全国性的选举。我们这些看好贺锦丽的人,在开票之前都选择了忽视这个最基本的选举常识,就在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偏好,根本上就蒙蔽了我们的客观性。
贺锦丽本身是一个巨大的bug。她在民主党内部呼声不高(奥巴马在她参选第二天才发表支持声明,说明党内是有分歧的),个人魅力欠缺,无论对年轻一代还是中产阶级都缺乏亲和力和号召力。
在拜登执政的4年时间里,贺锦丽是隐身的。候选人必须在漫长的选战中游走于全美,最起码要在选民中混个脸熟。选民不了解她的个性,不知道她的履历,不懂得她的政纲,除了民主党的铁粉,怎么可能投票给她?
民主党本身就已经在这场选战的技术层面大幅溃败,也的确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特朗普和贺锦丽进行电视辩论(图/视频截图)
当然,这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美国民主党此次的失败,是史诗级的。不仅丢掉了总统,而且在参议院和众议院的选举中,也都失去了多数党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