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新一轮大基建开始了。
不是人工运河,不是高铁高速,而是核电。
近日,国常会核准浙江三门、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山东海阳、福建霞浦等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均采用自主核电技术,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这不是核电站第一次扩张。自2022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整体有望拉动投资近万亿元。
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核准在建机组54台,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带动大产业,拼命建核电站,谁最受益?
01
为何突然开始拼命建核电站?
还记得不,10多年前,出于对核电安全及环保担忧,全球一度出现暂停核电投资乃至关停核电站的浪潮。
然而,最近几年,从欧洲到中国,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不仅再次重启核电建设,而且呈现加速推进之势。
英国此前刚受理了1970年代以来首个新建商业核电站选址申请,法国计划建设14座核电项目,就连关停所有核电站的德国,舆论也开始逆转。
核电提速,是世界能源危机带来的结果,也是全球秩序重构之下的必然选择。
俄乌、巴以两场冲突,扰乱全球供应链,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一度性暴涨,打了全球一个措手不及。
地缘冲突仍未结束,关税战再次升级,贸易冲突上升为“国际经贸斗争”,全球经济、治理秩序迎来洗牌。
全球化逆流,无论出于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考虑,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设核电站,尤其是拥有自主技术,都有现实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一边面临着能源结构失衡与碳中和、碳达峰的两难,富煤、少气、贫油,亟待以清洁能源加以补充。
目前,我国核电发电占比仅为4.5%,远低于发达国家10%的平均水平,而法国更是高达64.8%。
另一边,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电力,新兴产业对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且集中于发达地区,核电刚好形成补位。
去年出台的顶层文件,罕见提出“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表述,标志着核电建设重回扩张时代。
这是一场时代铸就的能源革命,将会带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02
核电基建大扩张,哪些地方最受益?
核电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涉及产业多,对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相当突出。
一个核电机组,动辄投资数百亿元;一座大型核电站,涵盖多个机组,整体建设下来,总投资有上千亿乃至数千亿之多。
核电扩张着眼的不只是基建,还有庞大的能源装备产业。一旦核电如同高铁出海一样“走出去”,有望撬动更大的产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