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西太平洋矛盾分析与中国选择


 

  原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双月刊) 2015 年第1 期

  摘要:美国战略东移,在西太平洋地区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仅谈“战略合作”是不够的,要从矛盾分析入手,对其加以综合研究。目前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海上霸权美国与中国的矛盾,在这个主要矛盾中,日本与中国的矛盾并不是次要矛盾,而是中美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日本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化解了美国挑战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支点。尽管今天的历史条件及中日力量对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敌强我弱的大势亦有松动但仍无根本转变,毛泽东“熬时间,不伤元气、不搞孤注一掷”的方针对于中国争取西太平洋斗争的胜利仍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说:“一门科学,应当从分析矛盾出发,否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分析矛盾,就是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妙,即辩证存在着的矛盾和发展;徼,则是规定矛盾的边界。这就是说,矛盾是普遍的,但矛盾是有边界和可以相互转化的。看一般性矛盾,既要看到它的普遍性,还要看它的有限性;仅仅认识到主要矛盾还是不够的,还得认识到主要矛盾存在的边界和转化的条件。因此,我们研究国家利益需求,不能仅从“战略伙伴”式的合作入手,而应从其双方关系的矛盾点入手。转化而不是消灭矛盾是矛盾解决的要义,也是战略哲学的要义。未来的几十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间,重大挑战和重大机遇并存却不并起:胜利或失败,二者必具其一。为此我们需从矛盾分析切入,对其加以综合研究。

  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美国战略东移,这在西太平洋地区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大而无当地仅谈“战略合作”是不够的,我们得从矛盾分析入手,弄清楚在哪儿可以合作,在哪儿不可以合作,这应合了中国人“好朋友,勤算账;好邻居,勤打墙”的经验。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必须应对的挑战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其主要矛盾当然是海上霸权美国与中国的矛盾;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主要矛盾中,日本与中国的矛盾并不是次要矛盾,而是中美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周边矛盾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太平洋战争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内战胜国间的矛盾,此类矛盾多集中在南海一带;另一种是雅尔塔体系外的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此类矛盾则比较单一地存在于东海。前者是战后利益分配不均或其他历史原因造成的,因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可调整的矛盾;后者则是太平洋战争前产生的,因而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与整个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美国的矛盾属于后一种矛盾。由此可以解释亚洲国家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立场强硬的原因。在这两种矛盾中,对中国有利的是后一种矛盾,它比较单一,只有日本一家;而对中国不利的是前一种矛盾,涉及面较大。但由于前一种矛盾不是各国根本利益的对立,因而对在太平洋战争胜利后建立的这些国家的存在前提不具颠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周边环境的不断改善是有相当好的条件;同样,中国在东海取得对日斗争的胜利也有比较充分的条件。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