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古的沉滓”董时进:因反对土改泛起,最后的运命也还是仍旧沉下去
【被删(被投诉)重发,留言暂时不放,请谅解】
最近一段时间,对“还乡团文学”《软埋》的批判,正像鲁迅先生在《沉滓的泛起》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恰如用棍子搅了一下停滞多年的池塘,各种古的沉滓,新的沉滓,就都翻着筋斗漂上来,在水面上转一个身,来趁势显示自己的存在了。”
《沉滓的泛起》出自鲁迅文集《二心集》,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上海《十字街头》第一期,署名它音。
武汉大学C教授、湖北某文摘杂志主编老T先生,算是“新的沉滓”,董时进先生,则要算是“古的沉滓”了。
董时进先生何许人也?作为地主阶级的辩护士与代言人,他本来已经和被一些人恋恋不舍的“民国”一起沉入了历史池塘的底部,如果不是近来一篇《董时进:惊人的反土改预言》在网上到处流散,也就不会有什么人知道他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反对土地改革给毛主席写的一封公开信,其中的观点当时就被驳的体无完肤,其后又被土改的实践和新中国的巨大进步所证伪,孰料今天又被人拿出来当成为《软埋》辩护的大杀器,全不顾上面满是污垢,足证卫生要经常打扫,扫院子试图一劳永逸是不行的。
董时进于1900年旧历10月18日生于四川省垫江县武安乡天星桥董家老屋。董时进的父亲董世绪、母亲熊氏,遵循封建社会几千年“攒钱买地”的传统,成为第一代“创业”发家的地主,而董时进则因此成为“少东家”。
由于幸而生为地主少爷,所以和同一时代绝大多数农民子弟不同——比如不用像开国上将陈锡联童年时那样去给人放牛娃——董家的四位少爷都有条件受到良好教育。董时进于辛亥革命前入桂溪高等小学堂读书,后到重庆上学,继而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即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今交通大学之前身),毕业后弃工学农,于1917年考入北平京师大学农学院,1920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之专科,旋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专攻农业经济学,算是闻名遐迩的岩里正男/李登辉的老学长。
董时进回国之时,正是20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战争呈星火燎原之势。1933年,董时进赴南京,任职国防设计委员会,这个神秘机构直属于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是一个专为国民党“剿共军事”出谋划策的“智囊”机构。
半年后,为了对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蒋介石提议在“匪患”最严重的江西设立农业院,“以负改进农业、复兴农村之任务”。董时进对蒋介石的设想投入了极大热情,1934年4月,正当蒋介石对位于赣南的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打得血流成河之时,董时进应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之邀,担任农业院首任院长,准备参与“剿匪善后”,从根本上铲除土地革命的土壤,“消弭”人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