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长期跟踪调研后,披露境外反华媒体的最新态势及严重危害
【摘要:[目的/意义]境外反华媒体是由境外特殊政治势力扶植、在境外创办运营的专门从事反华舆论宣传的媒体。深入研究境外反华媒体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是破解西方反华舆论围剿的有效路径。[方法/过程]采取实地调研和互联网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过1 年的跟踪观察,获得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结果/结论]境外反华媒体的存在有极为复杂的社会根源,主要由境外政府、分裂势力或邪教组织主办,在华人等相关群体内的影响较大,已成为中外舆论博弈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们不仅危害中国境内社会安全、信息安全和舆论安全,而且对我国国家形象和外交活动也造成消极影响。相关部门须加强监测,完善境外中文舆论宣传体系建设,建立境外反华媒体运营监测体系、构建境外舆论宣传引导体系、构建应对反华媒体的整合策略体系。】
引言
自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快速跃升。2009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 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评价逐步改善,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2]。随着美苏冷战的终结和世界安全格局的变化[3],经济利益因素在中西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相对减弱[4],西方发达国家主流媒体开始以“平视”的方式观察中国,客观、平衡、中立的涉华报道不断增多[5]。中外主流媒体之间的舆论对抗强度有所减弱,接触、对话或合作已经成为中外媒体舆论场域中的主基调[6]。但是,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并未终止,中外媒体的舆论博弈也远未消停,系统地把握境外的反华舆论及其结构系统,仍是当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西方主流媒体的反华舆论较为关注,特别是对《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和路透社、美联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的涉华报道内容及特征做了系统的跟踪研究,相关议题集中于西方媒体的涉华人权报道[7],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偏见[8],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与构建[9],涉华报道的框架选择与建构[10],中国威胁论[11],中国民族问题等[12],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国大陆学者对境外客观存在的一类特殊媒体———反华媒体的最新态势及运营模式缺乏了解,未能从战略上加以重视,相关学术成果颇为缺乏。实际上,境外反华媒体的存在有极为复杂的社会根源[13],它们虽品牌知名度不高,但定位明确,能够面向特定群体开展精确传播,且有西方主流媒体、相关基金组织或政府机构的暗中支持,在反华舆论宣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不仅与中国境内系列敏感政治事件有直接的勾连,而且与中国境内发生的重大突发群体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4]; 不仅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极大伤害,而且对我国的外交活动带来了极为恶劣的消极影响[15]。如何应对境外反华媒体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如何回应境外反华媒体的舆论围剿,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